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傳播和母嬰垂直傳播三種途徑感染。HIV病毒會破壞CD4+T淋巴細胞,導致免疫功能缺陷,最終可能發(fā)展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無保護性行為是HIV最主要的傳播方式。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精液、陰道分泌物中,通過黏膜破損處進入健康人體內。男男性行為者、多性伴人群感染風險較高。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感染概率,暴露后72小時內可進行阻斷治療,常用藥物包括齊多夫定片、拉米夫定片和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片。
輸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吸毒是重要傳播途徑。非法采供血、不規(guī)范醫(yī)療操作也可能導致傳播。目前醫(yī)療機構嚴格執(zhí)行獻血篩查和消毒規(guī)范,該途徑傳播已大幅減少。職業(yè)暴露后需立即用流動清水沖洗,并服用恩曲他濱替諾福韋片等阻斷藥物。
感染孕婦可能在妊娠期、分娩過程或哺乳時將病毒傳給胎兒。未干預情況下傳播概率較高,規(guī)范使用奈韋拉平片等抗病毒藥物可使傳播率降至極低水平。建議HIV陽性孕婦選擇剖宮產,避免母乳喂養(yǎng),新生兒需接受預防性治療。
HIV病毒主要攻擊CD4+T淋巴細胞,這種細胞在免疫應答中起核心作用。病毒復制會導致淋巴細胞數(shù)量持續(xù)下降,當CD4細胞計數(shù)低于200個/μL時,可能出現(xiàn)卡波西肉瘤、肺孢子菌肺炎等機會性感染,此時即進入艾滋病期。
HIV屬于逆轉錄病毒,其RNA在復制過程中易發(fā)生突變,導致病毒株產生耐藥性。這種特性使得疫苗研發(fā)困難,也是需要聯(lián)合使用多替拉韋鈉片等三種以上抗病毒藥物的原因。病毒可長期潛伏在淋巴結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形成病毒儲存庫。
預防艾滋病需避免高危行為,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婚前孕前進行HIV檢測。發(fā)生高危暴露后應及時到傳染病醫(yī)院就診,規(guī)范服用阻斷藥物。HIV感染者應盡早開始抗病毒治療,堅持用藥可有效控制病毒復制,維持正常免疫功能。日常注意營養(yǎng)均衡,適當運動,定期監(jiān)測CD4細胞計數(shù)和病毒載量。
263次瀏覽 2025-03-21
99次瀏覽 2025-10-17
97次瀏覽 2025-10-17
71次瀏覽 2025-10-17
86次瀏覽 2025-10-17
0次瀏覽 2025-10-17
54次瀏覽 2025-10-17
65次瀏覽 2025-10-17
113次瀏覽 2025-10-17
164次瀏覽 2025-10-17
89次瀏覽 2025-10-17
145次瀏覽 2025-10-17
99次瀏覽 2025-10-17
150次瀏覽 2025-10-17
96次瀏覽 2025-10-17
277次瀏覽 2025-10-17
101次瀏覽 2025-10-17
177次瀏覽 2025-10-17
75次瀏覽 2025-10-17
130次瀏覽 2025-10-17
0次瀏覽 2025-10-17
743次瀏覽 2023-08-28
496次瀏覽
666次瀏覽
285次瀏覽
444次瀏覽
237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