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抗體陽性通常提示既往或現癥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可能由病毒暴露后免疫反應、慢性丙型肝炎、血液接觸傳播、母嬰垂直傳播、醫(yī)源性感染等因素引起。丙肝抗體檢測需結合丙肝病毒RNA檢測進一步確診,可通過抗病毒治療、肝功能保護、定期復查、生活方式調整、疫苗接種等方式干預。
機體接觸丙型肝炎病毒后,免疫系統(tǒng)會產生特異性抗體。即使病毒已被清除,抗體仍可能長期存在于血液中。此類情況無須特殊治療,但需每6-12個月復查肝功能。若伴隨肝區(qū)隱痛或乏力癥狀,可遵醫(yī)囑使用復方甘草酸苷片、水飛薊賓膠囊等護肝藥物。
丙肝抗體陽性合并HCV-RNA陽性可確診慢性感染。病毒持續(xù)復制可能導致肝纖維化,表現為食欲減退和皮膚黃染。臨床常用索磷布韋維帕他韋片、格卡瑞韋哌侖他韋片等直接抗病毒藥物,治療12-24周后病毒清除率可達95%以上。
共用注射器或輸入未嚴格篩查的血液制品是主要傳播途徑。此類感染者早期可能無癥狀,后期可出現腹水和凝血異常。除抗病毒治療外,需避免飲酒并使用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輔助修復肝細胞膜。
感染孕婦經胎盤或分娩過程傳染給胎兒。新生兒需在出生后18個月進行抗體檢測,避免與丙肝病毒RNA檢測混淆。哺乳期母親若乳頭皸裂出血應暫停喂養(yǎng),嬰兒出現生長遲緩需排查肝損傷。
不規(guī)范的內鏡操作或牙科器械消毒不徹底可能導致傳播。此類感染者建議同時篩查乙肝和梅毒抗體。治療期間需監(jiān)測血常規(guī),使用艾爾巴韋格拉瑞韋片時需注意頭痛等不良反應。
日常需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腌制食品和動物內臟等高脂飲食。建議分餐制并專用剃須刀等個人物品,家庭成員應接種乙肝疫苗。每3-6個月進行肝臟超聲和甲胎蛋白檢查,肝硬化患者需限制蛋白質攝入量。出現蜘蛛痣或手掌紅斑等體征應及時復查病毒載量。
80次瀏覽 2025-11-21
638次瀏覽 2025-11-21
174次瀏覽 2025-03-21
70次瀏覽 2025-11-21
54次瀏覽 2025-11-21
156次瀏覽 2025-11-21
133次瀏覽 2025-11-21
136次瀏覽 2025-11-21
117次瀏覽 2025-11-21
565次瀏覽 2025-11-21
73次瀏覽 2025-11-21
208次瀏覽 2025-11-21
108次瀏覽 2025-11-21
74次瀏覽 2025-11-21
109次瀏覽 2025-11-21
134次瀏覽 2025-11-21
54次瀏覽 2025-11-21
115次瀏覽 2025-11-21
129次瀏覽 2025-11-21
249次瀏覽 2025-11-21
106次瀏覽 2025-11-21
401次瀏覽 2024-09-25
823次瀏覽
710次瀏覽
838次瀏覽
724次瀏覽
99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