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扁桃體發(fā)炎可通過生活護理、物理降溫、藥物治療、中醫(yī)調理、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扁桃體發(fā)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環(huán)境刺激、鄰近器官炎癥蔓延等原因引起。
保持室內濕度在50%-60%,每日開窗通風2-3次。鼓勵寶寶少量多次飲用溫水或淡鹽水,每日飲水量按體重每公斤50-80毫升計算。避免食用辛辣、堅硬或過熱的食物,選擇米粥、蒸蛋等軟質食物。家長需幫助寶寶養(yǎng)成飯后漱口的習慣,使用生理鹽水清潔口腔。
當體溫超過38.5℃時,可用溫水擦拭頸部、腋窩等大血管處,每次擦拭5-10分鐘,間隔2小時重復進行。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后置于額頭,單次使用不超過20分鐘。注意觀察寶寶有無寒戰(zhàn),出現(xiàn)寒戰(zhàn)應立即停止物理降溫。家長需每2小時測量一次體溫并記錄變化趨勢。
細菌感染時可遵醫(yī)囑使用阿莫西林顆粒、頭孢克洛干混懸劑等抗生素。發(fā)熱可用布洛芬混懸滴劑或對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熱。咽痛明顯可使用開喉劍噴霧劑局部緩解。使用藥物期間家長需觀察是否出現(xiàn)皮疹、腹瀉等不良反應。所有藥物必須嚴格按說明書劑量和療程使用。
風熱型可選用小兒咽扁顆粒,風寒型適用荊防顆粒。可用金銀花、菊花各3克泡水代茶飲,每日不超過200毫升。推拿可選擇清天河水、退六腑等手法,每次操作10-15分鐘。中醫(yī)治療期間需忌食生冷油膩食物,家長應注意觀察寶寶大便性狀變化。
對于每年發(fā)作超過7次或伴有睡眠呼吸暫停的患兒,可考慮扁桃體剝離術或低溫等離子消融術。術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檢查,術后流質飲食3-5天。家長應準備冰袋用于術后頸部冷敷,并準備醫(yī)用冰激凌等低溫食品緩解疼痛。術后2周內避免劇烈運動,定期復查創(chuàng)面恢復情況。
日常應注意保持寶寶作息規(guī)律,保證每日睡眠10-12小時。飲食中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獼猴桃、草莓,每周食用3-4次富含鋅的牡蠣、瘦肉。流感季節(ji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外出佩戴口罩。每年接種流感疫苗,體質虛弱者可考慮接種肺炎球菌疫苗。若發(fā)現(xiàn)寶寶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拒食、呼吸困難等癥狀,應立即就醫(yī)。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174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263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471次瀏覽
683次瀏覽
471次瀏覽
769次瀏覽
77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