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xiàn)患有了非萎縮性胃炎要格外的重視,一定要及時的就醫(yī)進行詳細的檢查和治療。目前檢查非萎縮性胃炎最常采取的方法就是胃鏡及活組織檢查,這類檢查能夠了解患處是否有出血點,同時可見糜爛及膽汁反流的情況。
非萎縮性胃炎屬于消化內科的一種疾病,該疾病發(fā)病范圍比較廣泛,任何人都存在發(fā)病的可能。為了更好地找對正確的治療方法,是要經過檢查來確診的,很多人對于非萎縮性胃炎需要做哪些檢查不了解,導致錯過了治療時間,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非萎縮性胃炎患者病情復雜,除了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來幫助區(qū)分消化內科其他疾病以外。醫(yī)生還會非常詳細的詢問患者病史和身體其他癥狀,這樣才會全面科學的判斷該病的發(fā)病原因。
1、胃鏡檢查和活檢,胃鏡檢查和活檢是最可靠的診斷方法。內鏡下慢性非萎縮胃炎可見紅斑(點狀、片狀、條狀)、粘膜粗糙、出血點(斑)、粘膜水腫、滲出,有時可見糜爛、膽汁返流。由于內鏡和活檢的病理表現(xiàn)往往不一致,診斷應以兩者結合為基礎,在充分活檢的基礎上,以活檢診斷為準。
2、幽門螺桿菌的檢測,在生物病理檢查中可同時檢測HP,在內鏡檢查中可多取一塊組織進行尿素酶快速檢查,提高診斷的可靠性。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后,可在胃鏡復查時重復上述檢查,也可采用13C或14C等無創(chuàng)檢查方法。
3、尿素呼氣試驗、糞便HP抗原試驗、血清學試驗(抗HP-IgG抗體定性檢測)。但是,如果近期使用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鉍劑等藥物,上述檢測(不包括血清學檢測)將為假陰性。
非萎縮性胃炎的診斷需要及時治療,本病的治療應遵循個性化原則,大多數(shù)病人主要靠藥物治療,服藥前,必須確定病人是否有耐藥性,同時,要堅持全面、充分、規(guī)律的原則。如果病人的病情長期無法治愈,應考慮微創(chuàng)手術。
對于非萎縮性胃炎等疾病,積極預防也非常重要,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需要按時吃三餐,記住不要抽煙或喝酒。還需要多學習醫(yī)學知識,定期到醫(yī)院體檢,并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以減少疾病的發(fā)生,使疾病得到更有效的治療,達到療效。
0次瀏覽 2025-09-06
0次瀏覽 2025-09-06
0次瀏覽 2025-09-06
0次瀏覽 2025-09-06
0次瀏覽 2025-09-06
0次瀏覽 2025-09-06
0次瀏覽 2025-09-06
0次瀏覽 2025-09-06
0次瀏覽 2025-09-06
0次瀏覽 2025-09-06
0次瀏覽 2025-09-06
0次瀏覽 2025-09-06
0次瀏覽 2025-09-06
163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9-06
0次瀏覽 2025-09-06
0次瀏覽 2025-09-06
0次瀏覽 2025-09-06
1次瀏覽 2025-09-06
0次瀏覽 2025-09-06
0次瀏覽 2025-09-06
92次瀏覽 2025-07-15
4916次瀏覽
5053次瀏覽
4867次瀏覽
4833次瀏覽
495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