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新生兒主要有豎抱式、搖籃式、飛機抱式、面對面式、橄欖球式等方式。新生兒骨骼柔軟,抱姿需特別注意保護頭頸和脊柱,避免搖晃或過度扭轉。
豎抱時需一手托住新生兒臀部,另一手扶穩(wěn)頭頸部,讓嬰兒頭部靠在成人肩部。此姿勢適合拍嗝或安撫哭鬧,但每次持續(xù)時間不宜過長,避免壓迫脊柱。需確保嬰兒面部朝外時呼吸道暢通,避免口鼻被衣物遮擋。
將新生兒頭頸部置于肘彎處,前臂支撐背部,手掌固定臀部,另一手可輔助托扶。這是最常用的抱姿,適合哺乳和互動。注意保持嬰兒身體呈直線,避免腰部下陷導致脊柱彎曲,襁褓包裹時需留出四肢活動空間。
讓新生兒俯臥在成人前臂,頭部略高于身體,手掌固定大腿根部。此姿勢可緩解腸絞痛不適,需確保頭部側偏保持呼吸通暢。每次維持5-10分鐘,避免壓迫腹腔,操作時需動作輕柔防止滑脫。
用雙手分別托住新生兒頭頸和臀部,使嬰兒與成人面對面。適合眼神交流和語言刺激,但需注意支撐力度均勻。避免單手懸空托抱,防止突發(fā)動作導致嬰兒后仰,建議坐姿穩(wěn)定時采用此姿勢。
將新生兒身體夾在成人腋下,頭部靠近肘部,手掌支撐腿部。適用于洗澡或清理背部,需特別注意防滑。此姿勢對操作者臂力要求較高,不建議長時間使用,移動過程中需用另一手護住嬰兒背部。
抱新生兒前應洗手并摘除飾品,環(huán)境溫度保持在24-26℃。早產(chǎn)兒或低體重兒建議采用袋鼠式護理,皮膚接觸時需注意保暖。發(fā)現(xiàn)嬰兒出現(xiàn)拒抱、哭鬧加劇等異常應及時調整姿勢,避免在進食后立即變換抱姿。日常可交替使用不同姿勢促進運動發(fā)育,但需始終以頭頸支撐為第一原則,劇烈搖晃可能引發(fā)搖晃嬰兒綜合征。若嬰兒表現(xiàn)出肌張力異?;蜃藙莨潭ɡщy,建議盡早就醫(yī)評估神經(jīng)發(fā)育狀況。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401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743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330次瀏覽
765次瀏覽
707次瀏覽
544次瀏覽
806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