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熱感冒是中醫(yī)對感冒的一種分型,指外感風熱邪氣引起的以發(fā)熱、咽痛、流黃涕為主要表現(xiàn)的呼吸道疾病。風熱感冒通常由風熱之邪侵襲肺衛(wèi)、氣候驟變、體質(zhì)偏熱等因素引起,可通過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等方式緩解。
風熱感冒多因春季或夏秋之交氣候溫熱,人體腠理開泄時感受風熱邪氣所致。風熱之邪從口鼻或皮毛侵入,首先犯肺,導致肺失宣肅,出現(xiàn)鼻塞流黃涕;熱邪上攻咽喉則咽痛;正邪交爭可見發(fā)熱。體質(zhì)偏熱、近期過度勞累或飲食辛辣者更易發(fā)病。
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較重(體溫常超過38℃)、咽喉紅腫疼痛、鼻塞流黃濁涕、咳嗽痰黃黏稠、頭痛口渴喜飲。與風寒感冒不同,風熱感冒患者通常不怕冷或僅輕微惡風,出汗后癥狀不緩解,舌質(zhì)偏紅,舌苔薄黃。
中醫(yī)治療以辛涼透表、清熱解毒為主。常用銀翹散、桑菊飲等方劑?,F(xiàn)代醫(yī)學多采用對癥治療,如高熱可用布洛芬混懸液,咽痛可使用西瓜霜含片,咳嗽痰黃可選用鮮竹瀝口服液。需注意避免自行聯(lián)合使用中西藥。
發(fā)病期間宜多飲溫水,食用梨、荸薺等涼性食物,避免辛辣油膩。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風。用金銀花、薄荷等煎水代茶飲有助于緩解癥狀。癥狀持續(xù)3天無緩解或出現(xiàn)氣促、胸痛需及時就醫(yī)。
季節(jié)交替時注意增減衣物,避免汗出當風。易感人群可定期用菊花、桑葉等泡茶飲用。保持作息規(guī)律,適當鍛煉增強衛(wèi)外能力。流行期間減少去人群密集場所,佩戴口罩防護。
風熱感冒患者應保持每日飲水量1500-2000毫升,選擇綠豆湯、冬瓜湯等清熱飲品。飲食宜清淡,可適量食用蓮藕、百合等滋陰食材。恢復期避免劇烈運動,保證充足睡眠。若出現(xiàn)反復發(fā)熱或咳膿痰,需警惕并發(fā)細菌感染,應及時進行血常規(guī)等檢查。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92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174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774次瀏覽
589次瀏覽
666次瀏覽
659次瀏覽
823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