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壯年(20~40歲)正處于前列腺炎的高發(fā)年齡段,20歲以后患有前列腺炎的年輕人并不少見,但是如果不對此病形成正確認識,過分加重心理負擔,反而不利于疾病的治療和恢復(fù)。案例中小李就是一個典型情況。因此,治療前列腺炎,要重視藥物治療與精神疏解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前列腺炎的發(fā)生大多來自尿道細菌的感染,會有會陰、下腹等部位有不適或墜脹感;尿后或大便時,尿道會滴出乳白色混濁液體;輕度尿頻、尿急、尿痛或尿不凈等一系列表現(xiàn)。但通常不引起性功能改變,一般也不影響生育。
但在前列腺炎面前,不同患者的應(yīng)對態(tài)度也不同。有些患者能夠維持頭顱清醒,且積極樂觀地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然而,多數(shù)患者對前列腺炎持有悲觀消極的應(yīng)對態(tài)度,比如焦躁、疑慮、胡思亂想、擔心病情嚴重、影響生育及性功能等方面。
事實上,人類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是相互影響的,二者可以互相促進,也可以互相破壞,如果生理上的一些不良反應(yīng)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那么這些心理問題反過來也會加重疾病癥狀。因此,患者有悲觀消極的情緒,不僅會產(chǎn)生嚴重的心理負擔,同時也影響了前列腺炎的治療進展及效果。
臨床上,大多數(shù)患者,性格普遍內(nèi)向,敏感多疑,精神略過度緊張,微有不適或排尿異常就憂心忡忡,自認為患上了前列腺炎,且非常嚴重。實際上,針對這種癥狀,臨床可以診斷為“心理性、精神性尿頻”,當精神高度集中干某件事時,其不適癥狀也會戛然消失,不再出現(xiàn)。
因此,對于這類患者的治療,需采用“心理疏導(dǎo) 對癥下藥”雙管齊下的對策。當患者的心理壓力不太嚴重時,可自行調(diào)節(jié)心理狀況,保持穩(wěn)定平和的心態(tài),可視病情適當進行戶外運動,多轉(zhuǎn)移注意力,積極配合治療,可使得癥狀明顯改善;當然,如果患者的心理作用非常強烈,建議看心理醫(yī)生,開一些對應(yīng)心理因素的治療藥物也是必要的。
56650次播放 2021-05-31
55270次瀏覽 2020-08-28
52264次瀏覽 2020-08-28
62425次瀏覽 2020-08-28
58144次播放 2019-12-31
55285次播放 2019-12-26
60991次播放 2019-12-26
64963次瀏覽 2019-06-11
54088次瀏覽 2018-07-23
51076次播放 2018-01-08
11次瀏覽 2025-07-16
16次瀏覽 2025-07-16
10次瀏覽 2025-07-16
16次瀏覽 2025-07-16
12次瀏覽 2025-07-16
4次瀏覽 2025-07-16
9次瀏覽 2025-07-16
8次瀏覽 2025-07-16
91次瀏覽 2025-07-15
22次瀏覽 2025-07-16
8次瀏覽 2025-07-16
11次瀏覽 2025-07-16
18次瀏覽 2025-07-16
322次瀏覽 2024-09-25
10次瀏覽 2025-07-16
14次瀏覽 2025-07-16
14次瀏覽 2025-07-16
20次瀏覽 2025-07-16
6次瀏覽 2025-07-16
20次瀏覽 2025-07-16
18次瀏覽 2025-07-16
9次瀏覽 2025-07-16
4361次瀏覽 2024-12-15
4213次瀏覽 2024-11-30
4040次瀏覽 2025-02-11
4241次瀏覽 2024-10-31
4015次瀏覽 202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