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可能引起皮膚反應、疲勞、消化道不適、骨髓抑制和局部組織損傷等副作用。放療的副作用通常與照射部位、劑量以及個體差異有關,多數(shù)可通過對癥處理緩解。
皮膚反應是放療常見的副作用,表現(xiàn)為照射區(qū)域皮膚發(fā)紅、干燥、瘙癢或脫皮,嚴重時可能出現(xiàn)潰瘍。這類反應通常在治療開始后2-3周出現(xiàn),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摩擦和陽光直射有助于緩解癥狀。消化道不適多見于腹部或盆腔放療,可能引起惡心嘔吐、腹瀉或食欲下降,調(diào)整飲食結(jié)構(gòu)、少食多餐可減輕不適。疲勞感在放療中后期較為明顯,與機體修復過程消耗能量有關,適當休息但避免完全臥床有助于恢復體力。
骨髓抑制表現(xiàn)為白細胞、血小板或紅細胞減少,增加感染或出血風險,需定期監(jiān)測血常規(guī)。頭頸部放療可能導致口腔黏膜炎、味覺改變或吞咽困難,使用含漱液和軟食可減少刺激。胸部放療偶見放射性肺炎,表現(xiàn)為咳嗽氣短,需警惕發(fā)熱癥狀。盆腔放療可能引起膀胱刺激或直腸不適,保持充足水分攝入很重要。部分患者可能出現(xiàn)照射區(qū)域毛發(fā)脫落,通常為暫時性,治療結(jié)束后多能逐漸恢復。
建議放療期間保持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穿著寬松棉質(zhì)衣物,避免使用刺激性洗護產(chǎn)品。嚴格遵循醫(yī)生制定的照射計劃和復查安排,出現(xiàn)發(fā)熱、持續(xù)疼痛或異常出血應及時就醫(yī)。治療結(jié)束后仍需定期隨訪,部分遲發(fā)性副作用可能在數(shù)月后顯現(xiàn)。多數(shù)副作用會隨治療結(jié)束逐漸消退,醫(yī)護人員會根據(jù)具體情況提供個性化護理方案。
 
                            
                          174次瀏覽 2025-03-21
 
                          113次瀏覽 2025-10-30
 
                          167次瀏覽 2025-10-30
195次瀏覽 2025-10-30
 
                          86次瀏覽 2025-10-30
 
                          62次瀏覽 2025-10-30
 
                          446次瀏覽 2025-10-30
 
                          369次瀏覽 2025-10-30
 
                          98次瀏覽 2025-10-30
 
                          133次瀏覽 2025-10-30
 
                          209次瀏覽 2025-10-30
 
                          97次瀏覽 2025-10-30
 
                          195次瀏覽 2025-10-30
 
                          113次瀏覽 2025-10-30
 
                          55次瀏覽 2025-10-30
 
                          248次瀏覽 2025-10-30
 
                          87次瀏覽 2025-10-30
 
                          105次瀏覽 2025-10-30
 
                            
                          676次瀏覽 2024-01-05
 
                          106次瀏覽 2025-10-30
 
                          102次瀏覽 2025-10-30
 
                          473次瀏覽 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