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平掃CT可以初步篩查腸癌,但確診需結合腸鏡等檢查。腹部平掃CT主要通過影像觀察腸道結構異常,對腫瘤位置、大小有一定提示作用,但無法直接獲取病理組織。
腹部平掃CT能發(fā)現(xiàn)腸道占位性病變或腸壁增厚等異常表現(xiàn),尤其對晚期腸癌引起的腸梗阻、淋巴結轉移或遠處器官轉移有較高檢出率。檢查過程無需特殊準備,操作快捷,適合初步排查。但CT對早期腸癌或微小病灶的敏感性較低,可能遺漏黏膜層病變。腸道內(nèi)糞便、氣體干擾也會影響圖像質(zhì)量,導致假陰性結果。
腸癌確診需依賴腸鏡活檢病理檢查。腸鏡能直觀觀察黏膜病變,同時鉗取組織進行病理診斷,是金標準。對于CT發(fā)現(xiàn)的疑似病灶,建議進一步做增強CT或PET-CT評估腫瘤血供及全身轉移情況。高風險人群即使CT結果正常,仍應定期進行糞便潛血試驗或腸鏡檢查。
日常出現(xiàn)便血、排便習慣改變、消瘦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5-10年進行一次腸鏡篩查,有家族史者需提前篩查年齡。保持膳食纖維攝入、限制紅肉及加工食品、戒煙限酒有助于降低腸癌風險。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59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92次瀏覽 2025-07-15
 
            710次瀏覽
 
            429次瀏覽
 
            736次瀏覽
 
            638次瀏覽
 
            54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