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燒通常指體溫在37.3-38.0攝氏度之間的輕度發(fā)熱狀態(tài),可通過測量體溫、觀察伴隨癥狀等方式綜合判斷。
判斷低燒最直接的方法是使用體溫計測量腋下、口腔或耳溫。水銀體溫計需夾緊5分鐘以上,電子體溫計聽到提示音后讀取數(shù)值。若多次測量結果穩(wěn)定在37.3-38.0攝氏度區(qū)間,可初步判定為低燒。需注意運動后、飯后或環(huán)境溫度過高時可能出現(xiàn)暫時性體溫升高,應靜息30分鐘后再復測。部分人群基礎體溫偏低,體溫超過37.0攝氏度即需警惕。
除體溫數(shù)據(jù)外,需結合身體表現(xiàn)綜合評估。低燒常伴隨輕微畏寒、乏力、頭暈或肌肉酸痛,但無高熱常見的明顯寒戰(zhàn)或意識模糊。兒童可能出現(xiàn)食欲下降、活動量減少,老年人可能僅表現(xiàn)為精神萎靡。若同時存在咳嗽、咽痛、腹瀉等局部癥狀,或持續(xù)低燒超過3天,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性病灶。糖尿病患者、免疫抑制患者等特殊人群出現(xiàn)低燒時,即使癥狀輕微也建議盡早就醫(yī)。
建議居家監(jiān)測期間保持充足水分攝入,選擇清淡易消化飲食,避免劇烈運動。記錄每日體溫變化曲線和癥狀演變,有助于醫(yī)生判斷病情。使用退熱貼或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時,禁止酒精擦拭。若低燒伴隨皮疹、關節(jié)腫痛、體重下降等異常表現(xiàn),或體溫波動超過38.0攝氏度,須立即就診排查結核、風濕免疫性疾病等潛在病因。
263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174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11-11
666次瀏覽
609次瀏覽
754次瀏覽
819次瀏覽
687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