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治療肝硬化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醫(yī)療技術之一。并且干細胞移植治療已在醫(yī)學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也為終末期肝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方法。
肝硬化屬常見慢性疾病之一,因其具有進行性、彌漫性等特點,因此會長時間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臨床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多種疾病均有可能引發(fā)肝硬化,其發(fā)病率較高。
傳統(tǒng)干預肝硬化方法——肝移植,雖然是最有效干預手段,但由于肝源缺乏、手術費用較高及術后排斥反應等問題,使得肝移植干預并未得到廣泛應用。因此肝硬化干預方法研究成為是醫(yī)學界研究熱點。
利用干細胞療法干預肝硬化是近年新出現(xiàn)干預方法。干細胞是一種低免疫原性干細胞群,具有易獲取、易擴增、易保存等特點,可誘導免疫耐受、降低免疫反應、促進損傷修復。因其可自我復制、多向分化、高度增殖等優(yōu)勢而成為替代肝臟移植治療肝硬化有效方法。再加上國內外已有利用干細胞療法干預神經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成功案例,因此利用干細胞療法為干預肝硬化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認為干細胞療法干預肝硬化機制有兩種: 一是功能性肝細胞的增殖和轉化。另一種則是通過旁分泌改善微環(huán)境。
當干細胞進入肝實質后在微環(huán)境刺激下,一方面可分化為肝臟卵圓細胞,另一方面可直接分化為肝實質細胞、肝星狀細胞和肌纖維母細胞。因細胞呈卵圓形而被稱為卵圓細胞。成年人肝臟中卵圓細胞極少,主要分布在門靜脈周圍,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肝臟受到致病因素刺激時,本身存在肝臟卵圓細胞和新分化生成卵圓細胞,因微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和細胞因子刺激分化為肝細胞、膽管細胞等。
干細胞可分化成肝卵圓細胞和肝細胞,且這些由干細胞分化而來卵圓細胞表面表達了造血干細胞 CD34、Thy-1等標志。研究還發(fā)現(xiàn),干細胞在聯(lián)合應用肝細胞生長因子、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及表皮生長因子后可轉化為肝細胞。
當干細胞進入肝臟后,不論是發(fā)生細胞分化還是發(fā)揮抗肝纖維化作用,均離不開各種細胞因子和炎癥介質參與。這些細胞因子和炎癥介質將激活肝祖細胞,最終抑制星狀細胞激活并促進其凋亡,同時抑制損傷部位炎癥相關細胞增殖和遷移。
研究發(fā)現(xiàn),參與旁分泌作用因子主要有肝細胞生長因子、基質金屬蛋白酶、IL-10等。每種細胞因子和介質作用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間卻是相互協(xié)調,共同參與抗纖維化。如肝細胞生長因子有保護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加速肝功能恢復等作用;基質金屬蛋白酶則參與細胞外基質合成和降解。
通過上述的介紹,我們發(fā)現(xiàn)知道了干細胞治療肝硬化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醫(yī)療技術之一,并且大量文獻報告,在肝損傷及肝細胞再生的過程中,干細胞起著重要作用,干細胞在特定環(huán)境下可分化成肝細胞,從而參與肝功能的修復和重構。
文獻參考
[1]谷涌泉,韓忠朝,付小兵。干細胞臨床研究與應用[M]. 9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
0次瀏覽 2025-04-17
0次瀏覽 2025-04-17
0次瀏覽 2025-04-17
0次瀏覽 2025-04-17
0次瀏覽 2025-04-17
0次瀏覽 2025-04-17
0次瀏覽 2025-04-17
0次瀏覽 2025-04-17
0次瀏覽 2025-04-17
0次瀏覽 2025-04-17
0次瀏覽 2025-04-17
0次瀏覽 2025-04-17
0次瀏覽 2025-04-17
0次瀏覽 2025-04-17
0次瀏覽 2025-04-17
0次瀏覽 2025-04-17
0次瀏覽 2025-04-17
0次瀏覽 2025-04-17
0次瀏覽 2025-04-17
52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4-17
51次瀏覽 2025-03-21
2735次瀏覽 2024-12-27
2779次瀏覽 2025-02-03
3002次瀏覽 2024-12-23
2864次瀏覽 2024-12-21
2796次瀏覽 20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