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癬即“銀屑病”的俗稱,相當于中醫(yī)中的“白疕”。在中醫(yī)文獻中又有“松皮癬”、“干癬”、“白殼瘡”、“蛇虱”、“蛇風”、“頑癬”、“疕風”、“風癬”等病名。古今的醫(yī)家在臨床中不斷地進行總結(jié),以不斷地完善和發(fā)展牛皮癬疾病的病因認識。
古代醫(yī)家對牛皮癬病因的認識
1. 外因致病
明代以前的醫(yī)家認為本病主要由外因引起,并且以“風”、“寒”、“濕”、“蟲”為主。如《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五·干癬候》曰:“干癬,但有匡郭,皮枯索,癢,搔之白屑出是也。皆是風濕邪氣,客于腠理,復值寒濕,與血氣相搏所生。若其風毒氣多,濕氣少,故風沉入深,故無汁,為干癬也。其中亦生蟲”。
2. 內(nèi)外因共同致病
明清時期的醫(yī)家多認為本病是由內(nèi)外因共同作用所致。外因主要為“風毒”、“風”、“熱”、“濕”、“蟲”,內(nèi)因主要是“血燥”、“血虛”。
現(xiàn)代醫(yī)家對牛皮癬病因的認識
現(xiàn)代中醫(yī)臨床醫(yī)生在繼承古人對銀屑病病因病機認識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自己的臨床經(jīng)驗,逐步擴展了本病的病因病機,使之趨于完善。其病因既有外感六淫,又有稟賦不良(主要為素體血中蘊熱)、內(nèi)傷七情及飲食不節(jié),并提出“毒”邪致病的觀點。對病機的論述已不囿于“血燥”,而擴展了“血熱”、“血瘀”、“血虛”;有些醫(yī)生已注意到人體臟腑功能的失調(diào)也是引起本病的內(nèi)在因素,從而提出“腎精虧虛”、“腎陽不足”、“脾腎兩虛”、“肺脾氣虛”、“肝血不足”等觀點。
0次瀏覽 2025-05-28
0次瀏覽 2025-05-28
0次瀏覽 2025-05-28
0次瀏覽 2025-05-28
0次瀏覽 2025-05-28
0次瀏覽 2025-05-28
0次瀏覽 2025-05-28
0次瀏覽 2025-05-28
0次瀏覽 2025-05-28
0次瀏覽 2025-05-28
0次瀏覽 2025-05-28
0次瀏覽 2025-05-28
0次瀏覽 2025-05-28
0次瀏覽 2025-05-28
0次瀏覽 2025-05-28
782次瀏覽 2023-09-06
0次瀏覽 2025-05-28
0次瀏覽 2025-05-28
0次瀏覽 2025-05-28
0次瀏覽 2025-05-28
278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5-28
3360次瀏覽 2025-02-26
3367次瀏覽 2024-11-08
3367次瀏覽 2025-02-24
3480次瀏覽 2024-12-09
3344次瀏覽 202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