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可通過調整飲食、規(guī)律作息、藥物治療、中醫(yī)調理、定期復查等方式調理。胃潰瘍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胃酸分泌過多、精神壓力過大、不良飲食習慣等原因引起。
胃潰瘍患者應選擇易消化、低刺激性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藥羹、蒸蛋等,避免辛辣、油膩、過酸或過硬的食物。少量多餐有助于減輕胃部負擔,每餐控制在七分飽。烹飪方式以蒸煮燉為主,避免油炸燒烤。餐后1小時內避免平臥,防止胃酸反流加重黏膜損傷。
保持每日7-8小時睡眠,避免熬夜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飯后適當散步促進消化,但避免劇烈運動。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涼引起胃腸痙攣。戒煙戒酒可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建議午間休息20-30分鐘,有助于緩解胃腸疲勞。
根除幽門螺桿菌常采用四聯(lián)療法,如阿莫西林膠囊、克拉霉素片、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枸櫞酸鉍鉀顆粒聯(lián)合使用。抑制胃酸分泌可選用雷貝拉唑鈉腸溶片或法莫替丁片。保護胃黏膜可使用硫糖鋁混懸凝膠或膠體果膠鉍膠囊。具體用藥需嚴格遵醫(yī)囑,不可自行調整劑量。
脾胃虛寒型可用黃芪建中湯加減,肝胃不和型適用柴胡疏肝散。穴位按摩選取中脘、足三里、內關等穴位,每日按壓3-5分鐘。艾灸神闕穴、胃俞穴可溫陽健脾。藥膳推薦猴頭菇燉雞湯、紅棗姜茶等。中醫(yī)調理需持續(xù)2-3個月,期間忌食生冷。
治療期間每4-6周復查胃鏡觀察潰瘍愈合情況。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需完成療程后4周進行碳13呼氣試驗復查。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者應每3個月評估胃腸風險。出現(xiàn)黑便、嘔血、劇烈腹痛需立即就醫(yī)。愈后每年進行1次胃鏡檢查以防復發(fā)。
胃潰瘍患者日常應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影響胃腸功能??删毩暩故胶粑?、瑜伽等舒緩運動,每周3-4次,每次30分鐘。飲食中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U的卷心菜、西蘭花等十字花科蔬菜。冬季注意佩戴腹圍保暖,夏季避免過量冷飲。建立飲食日記記錄食物耐受情況,發(fā)現(xiàn)不適食物及時規(guī)避。嚴格遵醫(yī)囑完成全程治療,不可因癥狀緩解自行停藥。
 
                          195次瀏覽 2025-10-30
 
                            
                          263次瀏覽 2025-03-21
195次瀏覽 2025-10-30
 
                          113次瀏覽 2025-10-30
 
                          105次瀏覽 2025-10-30
 
                          87次瀏覽 2025-10-30
 
                          133次瀏覽 2025-10-30
 
                          167次瀏覽 2025-10-30
 
                          102次瀏覽 2025-10-30
 
                          106次瀏覽 2025-10-30
 
                          62次瀏覽 2025-10-30
 
                            
                          174次瀏覽 2025-03-21
 
                          97次瀏覽 2025-10-30
 
                          55次瀏覽 2025-10-30
 
                          98次瀏覽 2025-10-30
 
                          369次瀏覽 2025-10-30
 
                          446次瀏覽 2025-10-30
 
                          473次瀏覽 2025-10-30
 
                          113次瀏覽 2025-10-30
 
                          86次瀏覽 2025-10-30
 
                          209次瀏覽 2025-10-30
 
                          248次瀏覽 2025-10-30
 
            859次瀏覽
 
            665次瀏覽
 
            587次瀏覽
 
            765次瀏覽
 
            69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