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紅斑、丘疹、水皰伴劇烈瘙癢,可能由遺傳、免疫異?;颦h(huán)境因素共同誘發(fā)。
濕疹發(fā)病與遺傳易感性密切相關,部分患者存在絲聚蛋白基因突變導致皮膚屏障功能缺陷。環(huán)境因素如接觸洗滌劑、塵螨等過敏原可誘發(fā)免疫異常,Th2細胞過度活化釋放白細胞介素等炎癥因子,引發(fā)血管擴張和角質(zhì)形成細胞凋亡。
急性期可見邊界不清的紅斑基礎上密集針尖大小丘疹、水皰,搔抓后出現(xiàn)糜爛滲出。亞急性期表現(xiàn)為結痂、鱗屑,慢性期則呈現(xiàn)苔蘚樣變和色素沉著。好發(fā)于面部、四肢屈側等部位,嬰幼兒多累及雙頰和頭皮。
主要依據(jù)典型皮損形態(tài)和分布特點,必要時行皮膚鏡檢查可見紅色背景上白色鱗屑。斑貼試驗有助于識別接觸性過敏原,血清IgE檢測可輔助診斷特應性體質(zhì)。需與銀屑病、脂溢性皮炎等疾病進行鑒別。
輕度濕疹可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弱效糖皮質(zhì)激素,中重度需交替使用鹵米松乳膏。鈣調(diào)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軟膏適用于面部皮損。口服氯雷他定片可緩解瘙癢,合并感染時加用夫西地酸乳膏。
每日使用含神經(jīng)酰胺的潤膚霜修復皮膚屏障,沐浴水溫控制在32-37℃。選擇純棉寬松衣物,避免羊毛等刺激性材質(zhì)。室內(nèi)濕度維持在50%-60%,減少塵螨等過敏原接觸。
濕疹患者應建立長期皮膚護理計劃,洗澡后3分鐘內(nèi)涂抹保濕劑,冬季增加使用頻次。記錄飲食和接觸物以識別誘發(fā)因素,避免過度清潔和使用堿性肥皂。若出現(xiàn)皮損滲液增多或發(fā)熱等感染征象,應及時就醫(yī)調(diào)整治療方案,必要時進行細菌培養(yǎng)指導抗生素選擇。
208次瀏覽 2025-11-23
47次瀏覽 2025-11-23
125次瀏覽 2025-11-23
912次瀏覽 2023-09-06
98次瀏覽 2025-11-23
88次瀏覽 2025-11-23
181次瀏覽 2025-11-23
0次瀏覽 2025-11-23
145次瀏覽 2025-11-23
124次瀏覽 2025-11-23
83次瀏覽 2025-11-23
152次瀏覽 2025-11-23
370次瀏覽 2024-09-25
119次瀏覽 2025-11-23
50次瀏覽 2025-11-23
54次瀏覽 2025-11-23
96次瀏覽 2025-11-23
182次瀏覽 2025-11-23
65次瀏覽 2025-11-23
84次瀏覽 2025-11-23
50次瀏覽 2025-11-23
61次瀏覽 2025-11-23
993次瀏覽
1092次瀏覽
771次瀏覽
920次瀏覽
990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