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禾知道
18人閱讀
病毒性蕁麻疹可能由病毒感染、免疫反應異常、藥物過敏、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組胺藥物、免疫調節(jié)、對癥治療、避免誘因等方式緩解。
1、病毒感染:部分病毒如柯薩奇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后可能誘發(fā)蕁麻疹,表現為皮膚風團伴瘙癢。治療需針對原發(fā)病毒感染,可遵醫(yī)囑使用阿昔洛韋、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同時配合氯雷他定緩解癥狀。
2、免疫反應異常:病毒作為抗原刺激機體產生IgE抗體,導致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杀憩F為皮膚黏膜血管性水腫。建議使用西替利嗪等二代抗組胺藥,嚴重時需短期應用潑尼松。
3、藥物過敏:治療病毒感染時使用的抗生素或解熱鎮(zhèn)痛藥可能引發(fā)過敏反應。常見癥狀為用藥后迅速出現的泛發(fā)性風團。需立即停用致敏藥物,并使用依巴斯汀聯合地塞米松靜脈給藥。
4、遺傳因素:部分人群存在遺傳性過敏體質,病毒感染后更易誘發(fā)蕁麻疹。多表現為慢性反復發(fā)作的瘙癢性皮疹。建議進行過敏原檢測,長期管理可使用奧馬珠單抗等生物制劑。
發(fā)作期間建議記錄飲食及接觸物,穿著寬松棉質衣物,避免搔抓。慢性患者可定期監(jiān)測IgE水平與補體功能。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