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禾知道
43人閱讀
子宮癌前期通常稱為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或子宮內膜上皮內瘤變。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屬于癌前病變,可能與長期雌激素刺激、肥胖、糖尿病等因素有關,建議定期婦科檢查并積極干預。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是子宮癌最常見的癌前病變,表現為子宮內膜腺體結構異常和細胞異型性。該病變與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持續(xù)刺激密切相關,常見于多囊卵巢綜合征、長期使用雌激素類藥物或肥胖患者。臨床可能表現為異常子宮出血、月經周期紊亂,需通過診斷性刮宮或宮腔鏡活檢確診。治療需根據患者年齡和生育需求選擇孕激素藥物(如醋酸甲羥孕酮片、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或手術治療。
子宮內膜上皮內瘤變是另一種癌前病變,根據細胞異型程度分為低級別和高級別。高級別病變進展為子宮內膜癌的概率較高,常伴有PTEN、PIK3CA等基因突變。患者可能出現絕經后出血或經期延長,影像學檢查可見子宮內膜增厚。確診需依賴病理檢查,治療方式包括大劑量孕激素治療(如地屈孕酮片)、子宮內膜切除術或全子宮切除術。
復雜性增生伴不典型屬于高危癌前病變,病理特征為腺體擁擠伴細胞核異型。該病變與胰島素抵抗、Lynch綜合征等遺傳因素相關,10年內癌變概率較高?;颊叱S嘘幍啦灰?guī)則流血、貧血等癥狀,需通過子宮內膜活檢明確診斷。未生育者可采用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等藥物逆轉內膜,已完成生育者建議手術切除子宮。
單純性增生過長屬于低風險病變,腺體擴張但無細胞異型性,多由排卵障礙導致雌激素持續(xù)作用引起。臨床表現為月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超聲顯示子宮內膜均勻增厚。該病變癌變概率較低,可通過口服避孕藥(如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片)或周期性孕激素治療,同時需控制體重并監(jiān)測血糖。
絕經后女性可能出現萎縮性子宮內膜伴局灶不典型增生,這種特殊類型病變與長期雌激素替代治療有關?;颊咄ǔ1憩F為點滴狀陰道出血,宮腔鏡檢查可見內膜菲薄伴異常血管。治療需立即停止雌激素補充,并采用左炔諾孕酮宮內節(jié)育器局部給藥,必要時行宮腔鏡下病灶切除術。
對于存在子宮癌前病變的患者,建議每3-6個月復查超聲和子宮內膜活檢,控制體重指數在24以下,避免高脂肪飲食。適量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全谷物攝入,規(guī)律進行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內分泌環(huán)境。出現異常陰道流血或排液時應及時就診,有Lynch綜合征等遺傳史者需加強基因檢測和預防性篩查。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