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禾知道
2022-06-21 13:47 26人閱讀
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癥狀包括嘔血、黑便、血便,體征可能有貧血、腹部壓痛等。消化道出血通常由消化性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急性胃黏膜病變、腫瘤、血管畸形等因素引起,需根據(jù)出血部位和嚴重程度采取相應治療。
1、嘔血
嘔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現(xiàn),血液經(jīng)口腔嘔出,顏色可為鮮紅或咖啡渣樣。嘔血可能與胃潰瘍、食管靜脈曲張破裂等因素有關,常伴有上腹疼痛、惡心等癥狀。治療時可使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凝血酶凍干粉、生長抑素注射液等藥物,嚴重者需內鏡下止血或手術干預。
2、黑便
黑便指柏油樣便,是血液在腸道內消化后形成的特征性表現(xiàn),多見于上消化道出血。黑便可能與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因素有關,可伴隨頭暈、乏力等貧血癥狀。治療需針對原發(fā)病,如使用雷貝拉唑鈉腸溶片、鋁碳酸鎂咀嚼片等藥物,必要時行內鏡檢查。
3、血便
血便指糞便中混有鮮紅或暗紅色血液,多提示下消化道出血。血便可能與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腸癌等因素有關,可能伴有腹痛、里急后重感。治療可使用美沙拉嗪腸溶片、云南白藥膠囊等藥物,嚴重出血需結腸鏡下止血或外科手術。
4、貧血
慢性消化道出血可導致貧血,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乏力、心悸等。貧血可能與長期少量出血引起的鐵缺乏有關,需完善血常規(guī)、鐵代謝等檢查。治療包括補充琥珀酸亞鐵片、多糖鐵復合物膠囊等鐵劑,同時積極控制出血病灶。
5、腹部壓痛
部分消化道出血患者可出現(xiàn)腹部壓痛,壓痛部位有助于判斷出血來源。上腹壓痛多見于胃十二指腸病變,右下腹壓痛需警惕回盲部出血。治療需結合影像學檢查,使用鹽酸屈他維林片解痙止痛,同時針對病因治療。
消化道出血患者應注意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急性期禁食,恢復期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觀察糞便顏色變化。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監(jiān)測血紅蛋白變化,按醫(yī)囑規(guī)范用藥,出現(xiàn)頭暈、心悸等不適及時就醫(yī)。戒煙限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減少對消化道黏膜的損傷。
消化道出血便黑血是否嚴重需結合出血原因和出血量判斷,多數(shù)情況下屬于急癥需立即就醫(yī)。消化道出血可能由消化性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癌、急性胃黏膜病變、結腸息肉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xiàn)為嘔血、黑便、頭暈、心悸等癥狀。
消化性潰瘍導致的消化道出血通常出血量較少,黑便可能呈現(xiàn)柏油樣,伴隨上腹隱痛或饑餓痛,可通過胃鏡檢查確診,治療需使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鋁碳酸鎂咀嚼片等藥物抑制胃酸并保護黏膜,嚴重時需內鏡下止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多見于肝硬化患者,出血量大且迅猛,黑便?;旌硝r紅色血塊,可能伴隨嘔血和休克,需緊急使用生長抑素注射液降低門脈壓力,并行內鏡下套扎或組織膠注射止血。胃癌引起的出血多為慢性隱匿性,黑便持續(xù)存在且逐漸加重,伴隨消瘦、食欲減退,確診需胃鏡活檢,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急性胃黏膜病變常因藥物或酒精刺激導致,出血量可大可小,黑便可能突發(fā),需停用損傷因素并使用雷貝拉唑鈉腸溶片聯(lián)合硫糖鋁混懸凝膠治療。結腸息肉出血量一般較少,黑便可能間斷出現(xiàn),腸鏡下切除息肉可根治。
消化道出血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禁食至出血停止,由流質飲食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避免粗糙、辛辣食物。恢復期應定期復查胃腸鏡,肝硬化患者需終身隨訪。出現(xiàn)黑便時不可自行服用止血藥物,必須立即就醫(yī)明確病因,延誤治療可能導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