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林 主任醫(yī)師
髖關節(jié)脫位術后康復訓練需分階段進行,主要包括早期保護性訓練、中期功能強化和后期運動能力恢復三個階段。術后康復需在醫(yī)生指導下結合個體恢復情況調(diào)整方案,避免過早負重或過度活動。
術后1-4周為保護期,以被動活動為主?;颊咝枧P床時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使用支具固定防止內(nèi)收內(nèi)旋??蛇M行踝泵運動預防血栓,每小時10-15次;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每日3組,每組10-15次;髖關節(jié)被動屈曲不超過90度,由康復師輔助完成。此階段禁止主動抬腿、盤腿或側臥。
術后4-8周進入功能恢復期,逐步增加主動訓練。開始直腿抬高訓練,角度控制在30度以內(nèi);坐位髖外展訓練使用彈力帶輔助;借助助行器進行部分負重行走,負重不超過體重的20%??蛇M行仰臥位橋式運動強化臀肌,每日2組,每組8-10次。此階段仍需避免患側單腿站立及深蹲動作。
術后8周后進入強化期,重點恢復關節(jié)穩(wěn)定性。進行單腿站立平衡訓練,從30秒逐步延長至2分鐘;側臥位髖外展抗阻訓練使用彈力帶;階梯訓練時患肢先上后下,臺階高度不超過15厘米。游泳和騎固定自行車有助于增強髖周肌群,水溫需保持30-34℃避免肌肉僵硬。完全負重行走后,每日步數(shù)控制在3000-5000步為宜。
康復期間需定期復查X線確認關節(jié)對位情況,出現(xiàn)異常彈響、突發(fā)疼痛或活動受限需立即就診。飲食應保證每日蛋白質(zhì)攝入60-80克,補充維生素D400-800IU促進骨愈合。睡眠時雙腿間夾枕保持6-8周,坐位時避免蹺二郎腿或過度前傾。術后3個月內(nèi)禁止進行跑步、跳躍等高風險運動,6個月后經(jīng)醫(yī)生評估方可恢復體育活動。
如何保守治療跟骨骨何康復訓練
1個問答
骨折如何辨證康復訓練
1個問答
脊髓損傷的康復訓練需要多長時間?
1個問答
腦出血術后偏癱能在家進行康復訓練嗎?
1個問答
踝關節(jié)扭傷如何康復訓練?
1個問答
馬蹄內(nèi)翻足術后康復訓練方法
1個問答
脊髓損傷的康復訓練需要多長時間?
1個問答
產(chǎn)后盆底肌康復訓練怎么做
1個問答
腦梗塞恢復期如何康復訓練
1個問答
髖關節(jié)鏡術后康復訓練
1個問答
怎么減少寶寶驚跳反應
1個問答
不孕不育癥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辦女性
1個問答
懷孕反應是什么樣的
1個問答
腹瀉遷延不愈應警惕哪幾種可怕的疾病
1個問答
白帶像水是怎么回事
1個問答
肛周膿腫手術后肛瘺怎么辦
1個問答
咳嗽胸口疼能治好嗎
1個問答
桑葉茶有什么好處
1個問答
男性前列腺炎有什么危害
1個問答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的治療
1個問答
2025-07-13
2025-07-12
2025-08-06
2025-08-19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