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紅 主任醫(yī)師
鼻竇炎可通過中藥內(nèi)服、針灸療法、穴位貼敷、中藥熏蒸、推拿按摩等中醫(yī)方法治療。鼻竇炎通常由外感風寒、肺脾氣虛、肝膽濕熱、氣滯血瘀、腎陽不足等原因引起。
1、中藥內(nèi)服
蒼耳子散適用于風寒襲肺型鼻竇炎,表現(xiàn)為鼻塞流清涕,可配伍辛夷、白芷等藥材。藿膽丸對肝膽濕熱型鼻竇炎有效,癥狀為黃稠鼻涕伴口苦,常與黃芩、梔子同用。補中益氣湯適合肺脾氣虛患者,癥見反復鼻塞乏力,多加入黃芪、白術等補益藥物。
2、針灸療法
主穴選取迎香、印堂、合谷等穴位,配合風池、大椎等輔助穴位。實證采用瀉法針刺,虛證用補法或溫針灸。急性期每日治療1次,慢性期隔日治療,10次為1個療程。針灸可改善鼻腔通氣,減輕頭痛癥狀。
3、穴位貼敷
選用白芥子、細辛等藥物研末調(diào)糊,敷貼于大椎、肺俞等穴位。冬病夏治三伏貼對慢性鼻竇炎效果顯著,通過藥物經(jīng)皮吸收刺激穴位。貼敷時間控制在2-4小時,皮膚敏感者需縮短時間,孕婦禁用刺激性藥物貼敷。
4、中藥熏蒸
使用蒼術、薄荷、川芎等藥材煎煮熏蒸鼻腔,每日1-2次,每次15分鐘。蒸汽溫度保持在40-45℃避免燙傷,熏蒸后注意保暖。該方法能稀釋鼻腔分泌物,促進鼻竇引流,改善黏膜纖毛功能。
5、推拿按摩
從印堂向兩側分推至太陽穴,點按迎香穴3-5分鐘。配合拿風池、揉合谷等手法,每日早晚各1次。推拿可疏通經(jīng)絡氣血,緩解鼻塞頭痛,兒童患者可由家長協(xié)助進行。急性發(fā)作期手法宜輕,慢性期可適當加重力度。
中醫(yī)治療期間需避風寒,忌食生冷辛辣,保持鼻腔清潔。慢性鼻竇炎患者可長期用黃芪、黨參等代茶飲增強體質(zhì)。癥狀持續(xù)加重或出現(xiàn)發(fā)熱膿涕時,應及時結合西醫(yī)抗感染治療。平時可練習八段錦、太極拳等養(yǎng)生功法,通過調(diào)節(jié)全身氣血改善鼻部循環(huán)。
鼻竇炎服用抗生素需要多久
1個問答
鼻竇炎引起得頭疼怎么治療效果好?
1個問答
過敏性鼻竇炎癥狀是什么
1個問答
額竇炎是鼻竇炎嗎
1個問答
急性鼻竇炎有哪些癥狀?
1個問答
化膿性鼻竇炎食物要注意什么
1個問答
鼻竇炎與鼻息肉的區(qū)別
1個問答
鼻竇炎的癥狀及表現(xiàn)吃什么藥
1個問答
副鼻竇炎會引起耳鳴嗎
1個問答
急性鼻竇炎有哪些癥狀?
1個問答
哺乳期引起急性乳腺炎的原因是什么
1個問答
吃避孕藥又發(fā)現(xiàn)懷孕了孩子能要嗎
1個問答
艾滋病驗血多久出結果
1個問答
白帶是透明色的正常嗎
1個問答
寶寶角膜炎傳染嗎
1個問答
結石在輸尿管怎么排除
1個問答
尿結石8毫米怎么治療
1個問答
雙腎結石排石費用是多少
1個問答
寶寶后面脖子有個疙瘩怎么回事
1個問答
腎結石太小怎么排出來
1個問答
2025-09-24
2025-09-19
2025-10-04
202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