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栓病因病理有哪些方面?
腦血栓的病因病理主要涉及血管內皮損傷、血液成分異常、血流動力學改變、動脈粥樣硬化及心源性栓塞等方面。腦血栓是腦動脈因血栓形成導致局部血流中斷,引發(fā)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的病理過程。
1、血管內皮損傷
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長期作用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使內皮下膠原暴露,激活血小板聚集并啟動凝血 cascade。血管炎、放射線損傷等也可直接破壞內皮完整性。受損部位易形成血栓核心,逐步發(fā)展為腦動脈閉塞。臨床需控制基礎疾病,使用阿托伐他汀鈣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等藥物穩(wěn)定斑塊。
2、血液成分異常
高脂血癥導致低密度脂蛋白沉積,血小板數量增多或功能亢進,以及遺傳性抗凝血酶III缺乏等凝血因子異常,均會增加血液高凝狀態(tài)。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時血液黏稠度升高,微循環(huán)阻力增大。這類患者需定期監(jiān)測凝血功能,必要時使用華法林鈉片抗凝治療。
3、血流動力學改變
心房顫動時左心房內血流淤滯形成渦流,易在心耳部位產生附壁血栓;嚴重脫水或休克導致全身有效循環(huán)血量不足,腦灌注壓下降,血流緩慢促進血栓形成。此類情況需糾正心律失常,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房顫患者可服用利伐沙班片預防栓塞。
4、動脈粥樣硬化
頸動脈或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后,脂質核心暴露引發(fā)血小板黏附聚集,終形成閉塞性血栓。斑塊內炎癥反應加速病變進展,常見于長期吸煙、肥胖人群。治療需聯(lián)合阿司匹林腸溶片降血小板聚集,并強化降脂治療延緩斑塊進展。
5、心源性栓塞
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贅生物脫落、心肌梗死后心室壁血栓形成、人工瓣膜置換術后血栓等,均可隨血流進入腦動脈造成栓塞。這類血栓體積較大,常阻塞大腦中動脈主干。預防需針對原發(fā)心臟疾病治療,高?;颊咝栝L期服用達比加群酯膠囊抗凝。
腦血栓患者日常需嚴格監(jiān)測血壓血糖,低鹽低脂飲食,戒煙限酒,避免久坐不動。急性期后應在康復師指導下進行肢體功能訓練,語言障礙者需配合言語治療。定期復查頸動脈超聲和凝血指標,隨身攜帶急救卡片注明用藥信息,出現頭暈、肢體麻木等前兆癥狀時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