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治療需綜合藥物、飲食和運動管理,核心目標是控制血糖、預防并發(fā)癥。胰島素注射、口服降糖藥和生活方式調整是三大基礎。
1.藥物治療方案需個體化定制。二甲雙胍作為一線藥物,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適用于腎功能正常的患者。磺脲類藥物如格列美脲通過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但需警惕低血糖風險。對于胰島功能較差者,基礎胰島素類似物甘精胰島素可提供24小時平穩(wěn)控糖,配合餐前速效胰島素使用更佳。定期監(jiān)測糖化血紅蛋白和肝腎指標,及時調整用藥方案。
2.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強調科學配比。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控制在130-150克,優(yōu)先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如燕麥、糙米。蛋白質攝入每公斤體重1-1.2克,優(yōu)選魚類、豆制品等優(yōu)質蛋白。嚴格限制飽和脂肪,用橄欖油替代動物油。實踐表明,采用"211餐盤法"——每餐2份蔬菜、1份主食、1份高蛋白食物,配合定時定量進餐,可使餐后血糖波動降低30%。
3.運動干預要注重有效。推薦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運動時心率控制在(220-年齡)×60%~70%。抗阻訓練每周2-3次,使用彈力帶或小啞鈴進行坐姿抬腿、推舉等動作,能增強肌肉葡萄糖攝取能力。特別注意運動前后血糖監(jiān)測,低于5.6mmol/L需補充碳水化合物,高于16.7mmol/L應暫停運動。太極拳等柔韌性練習可改善神經末梢循環(huán),預防糖尿病足。
老年糖尿病管理需要醫(yī)患共同參與,建立包括血糖監(jiān)測記錄、用藥清單、飲食日記的自我管理體系。每3個月復查并發(fā)癥篩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能顯著改善預后。家屬應學習低血糖急救措施,家中常備葡萄糖片,為患者創(chuàng)造支持性康復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