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避免刺激性食物、規(guī)律進餐、選擇易消化食物、補充營養(yǎng)等方式進行飲食管理。慢性胃炎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膽汁反流、自身免疫因素、不良飲食習慣等原因引起。
1、調整飲食結構:
慢性胃炎患者需保證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均衡攝入。建議每日主食以軟爛米飯、面條為主,搭配適量魚肉、雞胸肉等優(yōu)質蛋白。蔬菜宜選擇菠菜、胡蘿卜等富含維生素的品種,采用清蒸或燉煮方式烹飪。水果可適量食用蘋果、香蕉等非酸性種類,避免空腹食用。
2、避免刺激性食物:
辛辣調料、濃茶、咖啡、酒精等會直接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癥反應。過熱或過冷食物易引起胃部血管異常收縮,導致黏膜修復障礙。腌制食品中的亞硝酸鹽可能損傷胃黏膜屏障功能,高鹽食物會促進胃酸分泌,均應嚴格限制。
3、規(guī)律進餐:
每日固定5-6餐少量進食可維持胃內酸堿度穩(wěn)定,避免胃酸過度分泌。早餐應在起床后1小時內完成,晚餐與睡眠間隔3小時以上。兩餐間隔不超過4小時,每餐進食量控制在300毫升左右,細嚼慢咽有助于減輕胃部負擔。
4、選擇易消化食物:
粥類、羹湯等流質或半流質食物能減少胃蠕動工作量,推薦山藥粥、南瓜小米粥等具有黏膜保護作用的搭配。豆腐、蒸蛋等軟質蛋白來源比肉類更易消化。根莖類蔬菜經長時間燉煮后纖維素軟化,比葉菜更適合胃炎患者。
5、補充營養(yǎng):
維生素B族可促進黏膜修復,可通過全谷物、動物肝臟等食物補充。鋅元素缺乏會影響潰瘍愈合,牡蠣、瘦肉等含鋅豐富。益生菌飲品有助于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功能。必要時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腸內營養(yǎng)制劑。
慢性胃炎患者日常應注意保持飲食溫度在40℃左右,進食后半小時內避免平臥??蛇M行散步等輕度運動促進胃腸蠕動,但避免餐后立即劇烈運動。保持情緒穩(wěn)定有助于減少胃酸異常分泌,建議通過冥想、音樂等方式緩解壓力。若出現(xiàn)持續(xù)上腹痛、嘔血或黑便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藥物加重黏膜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