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并非需要一直打乙肝疫苗,完成基礎免疫程序后一般無須定期補種。乙肝疫苗接種后產生的抗體可持續(xù)較長時間,但高危人群需根據抗體檢測結果決定是否加強免疫。
健康成年人完成0-1-6月標準三針接種后,抗體陽性率可達較高水平。接種后10-15年內約半數人群仍能檢測到保護性抗體,此時無須額外接種。醫(yī)務人員、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高風險人群,建議每1-2年檢測乙肝表面抗體定量,當抗體水平低于10mIU/ml時需補種1針。經常接觸血液制品的實驗室人員、乙肝患者家屬等中風險人群,可每3-5年檢測抗體水平。
存在特殊情況需考慮加強免疫。接受器官移植、化療等免疫抑制治療者,可能需在治療結束后重新接種。前往乙肝高流行區(qū)的長期駐外人員,若距離末次接種超過5年且無法檢測抗體,可加強1針。意外暴露于乙肝病毒后,無論既往接種史均需立即檢測抗體,必要時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啟動應急接種程序。
日常預防乙肝病毒感染需注意避免高危行為。不與感染者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可能接觸血液的個人物品,美容紋繡等有創(chuàng)操作選擇正規(guī)機構,發(fā)生性行為時做好防護措施。出現疑似乙肝癥狀如乏力、黃疸時應及時檢測兩對半,未接種者或抗體陰性者應盡快完成疫苗接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