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是一種因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局部腦組織壞死的疾病,病情嚴重程度與梗塞部位、面積及救治時間密切相關。腦梗塞可能由動脈粥樣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動脈閉塞等因素引起,表現為偏癱、言語障礙、意識模糊等癥狀。

腦梗塞的嚴重性差異較大。部分患者因小范圍梗塞或及時溶栓治療,僅遺留輕微功能障礙,通過康復訓練可恢復生活自理能力。但若主干動脈閉塞或延誤治療,可能導致大面積腦梗死,引發(fā)性偏癱、失語甚至昏迷。腦干等關鍵部位梗塞可直接威脅生命,需緊急介入取栓或開顱減壓。

少數患者因側支循環(huán)代償良好或存在無癥狀性腦梗塞,可能僅通過影像學檢查發(fā)現病灶,日常無明顯異常。此類情況仍需嚴格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預防二次梗塞。高齡、合并多系統(tǒng)疾病或反復發(fā)作的患者預后較差,易進展為血管性癡呆。
腦梗塞患者急性期需在卒中中心接受規(guī)范化治療,恢復期應堅持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阿托伐他汀鈣片等二級預防藥物。日常需監(jiān)測血壓血糖,采用低鹽低脂飲食,避免劇烈情緒波動。出現面部歪斜、肢體無力等征兆時須立即就醫(yī),黃金救治時間為發(fā)病后4.5小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