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濕困脾和濕熱蘊脾的區(qū)別有哪些

博禾醫(yī)生
寒濕困脾與濕熱蘊脾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病因、癥狀表現(xiàn)、舌象脈象、治療原則及飲食調理五個方面。
寒濕困脾多因外感寒濕或過食生冷,導致脾陽受損,運化水濕功能減弱;濕熱蘊脾常由外感濕熱或飲食肥甘厚味,濕熱內蘊中焦所致。前者屬寒邪與濕邪結合,后者為熱邪與濕邪交織。
寒濕困脾表現(xiàn)為脘腹冷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肢體困重,畏寒喜暖;濕熱蘊脾多見脘腹脹滿、口苦黏膩、大便黏滯不爽、小便短黃,身熱不揚。兩者均可見舌苔厚膩,但寒濕舌苔白膩,濕熱舌苔黃膩。
寒濕困脾舌質淡胖有齒痕,脈象濡緩或沉遲;濕熱蘊脾舌質偏紅,脈象濡數(shù)或滑數(shù)。舌脈是中醫(yī)辨證的重要依據(jù),寒濕者多呈現(xiàn)陰寒之象,濕熱者多見陽熱征候。
寒濕困脾需溫中化濕,常用藥物如附子理中丸、平胃散;濕熱蘊脾當清熱利濕,可選茵陳蒿湯、三仁湯。前者側重溫補脾陽,后者重在清泄?jié)駸?,用藥性質截然不同。
寒濕困脾宜食生姜、山藥、薏苡仁等溫性健脾食材,忌生冷瓜果;濕熱蘊脾推薦赤小豆、冬瓜、綠豆等清熱利濕食物,禁辛辣油膩。兩者均需避免甜膩粘滯之品,但寒濕者忌寒涼,濕熱者忌燥熱。
日常調理需注意環(huán)境濕度控制,寒濕體質者宜居干燥溫暖環(huán)境,濕熱體質需保持通風涼爽。適當運動如八段錦、太極拳可助氣血運行,但寒濕者應避免涉水淋雨,濕熱者忌劇烈運動加重耗氣傷津。長期癥狀未緩解或伴隨消瘦、發(fā)熱等情況,應及時就醫(yī)進行系統(tǒng)辨證治療。
濕熱體質有什么危害 濕熱體質的常見危害揭曉
腸胃濕熱怎么調理 推薦四大方法有助改善腸胃
濕熱體質的癥狀有哪些表現(xiàn)
脾胃濕熱有哪些癥狀表現(xiàn)和特征
濕熱體質怎么調理能徹底根治
肝膽濕熱吃什么食物可以調理
風濕熱痹證關節(jié)疼痛特征怎么辦
濕熱體質的人怎么調理身體
男人下身濕熱潮濕的癥狀什么原因
濕熱一瞬間就沒了是什么原因
人體濕熱有哪些癥狀,怎么辦
脾胃濕熱癥狀有哪些表現(xiàn)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