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人格的影響最大
博禾醫(yī)生
家庭教育方法的不當會給孩子的身心帶來傷害。孩子并不能夠正確發(fā)出危險信號,父母情緒焦躁、對孩子的愛撫疼愛不夠、以及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過多干預等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常常通過身體上的疾病表現(xiàn)出來。當孩子出現(xiàn)肚子疼、惡心、拉肚子、食欲不振、頭暈眼花、發(fā)燒等癥狀,或有暴飲暴食、失眠、啃指頭、咬指甲等異常行為的時候,作為家長,不要只擔心孩子的身體健康,還要好好想想這些癥狀、行為的根源是否在心理上。不要急于給孩子貼神經(jīng)過敏、任性、厭學的標簽。孩子越有異常行為,就越要仔細觀察和理解孩子。努力理解孩子的姿勢很重要,同時也要告訴有經(jīng)驗的醫(yī)生,孩子想和什么樣的人和什么樣的父母說話。每個人都喜歡被別人愛和理解。如果他們得不到理解并積累了太多不滿,他們可能會立即爆發(fā)。當孩子們突然發(fā)脾氣時,他們甚至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因此,父母應該冷靜分析和處理問題,以勢利為導向。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沖突,讓孩子茁壯成長。
同情心。幸福來自獲得,來自付出?,F(xiàn)在的孩子缺乏同情心,讓座老人,積極幫助別人等愛情小事,在他們看來沒有意義。父母可以通過日常生活的實踐來培養(yǎng)孩子的同情心。在公共汽車上,父母給孕婦、老年人等讓座,遇到人困難的時候,可以積極地問。不希望孩子成為歧視他人的人,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欺負、傷害、侮辱他人的行為時,父母有責任教導自己的孩子對正直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必須向孩子表明父母不偏見,不欺負他人,也不允許孩子欺負他人。親自示范對同情心的教育至關重要。
個性和理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有獨立思考和行動能力的人,父母必須協(xié)助孩子打掃路障,但并不意味著過度照顧。否則,孩子不會隨時獨自行走。父母這樣做也剝奪了孩子接受挑戰(zhàn),從失敗中獲得各種體驗的機會。沒有兩個孩子完全一樣,父母應該重視孩子的個性,適當?shù)剡M行鑒賞教育。對孩子來說,重要的是要有自信、自愛的精神,這種精神就像植物的根一樣,越深越廣,越有碩果。有理想的人會變強。另外,父母要抓住時機告訴孩子自己的經(jīng)驗,經(jīng)過長期的艱苦奮斗,最終實現(xiàn)理想的人生經(jīng)驗。幫助孩子為可能的挫折做好思想準備。父母是孩子的大后方。把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對比之后,不要坐立不安,不管什么事情,都要相信自己孩子的個性,相信孩子的成長。
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教育的父母正在不斷的增加,但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學這學那的,等到上了小學、中學,他已感到疲憊不堪,可能導致后勁不足。而且,過早的學習也減少了幼兒發(fā)展中重要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和各種體驗機會,不利于兒童的發(fā)展。長期以來,在與其他同齡人相比、焦躁不安的家庭氛圍中,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容易扭曲。要正確看待孩子,充分認識孩子的個性,用足夠的時間踏踏實實地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
沒有完美的人。完美主義的父母總是希望孩子沒有缺陷,孩子犯了一點錯誤,他們很快就會引起神經(jīng)過敏、不安、長期不安、虐待孩子等一系列嚴重問題。其實,父母只要給孩子的成長設定一個大方向,就不必太拘束小節(jié)。自然養(yǎng)育孩子才能使孩子茁壯成長。
天下沒有問題的孩子,只有問題的父母。因此,教育孩子向專家求助,向他人求助并不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父母對孩子人格的影響最大,專家不能影響孩子人格。這是所有家庭都必須明確的。
都應該真正理解家庭教育手冊的精神。
教孩子八種交流方法
給孩子安慰是最好的滅火器
懦弱的孩子該如何教育
入學后如何讓孩子關心
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教育孩子必須受到懲罰嗎
媽媽該如何面對孩子性早熟
嬰兒最需要的是什么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找朋友
做母親為什么還不高興
我應該對孩子發(fā)脾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