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MRI增強是一種通過注射造影劑提高圖像對比度的磁共振成像技術,主要用于評估肝臟病變性質(zhì)、血管結構及腫瘤分期。檢查前需禁食4-6小時,全程約30-60分鐘,無輻射風險但需評估腎功能。
1. 檢查原理與優(yōu)勢
肝臟MRI增強利用釓類造影劑,通過T1加權序列突出顯示病灶與正常組織的差異。相比CT,MRI軟組織分辨率更高,能清晰區(qū)分囊腫、血管瘤、肝癌等病變,尤其對早期小肝癌(<2cm)檢出率可達90%以上。
2. 適用人群與適應癥
肝硬化患者需定期篩查肝癌;疑似肝血管瘤、局灶性結節(jié)增生者;腫瘤分期評估。禁忌癥包括嚴重腎功能不全(GFR<30ml/min)、妊娠期及對造影劑過敏者。
3. 檢查流程詳解
- 準備階段:去除金屬物品,建立靜脈通道。
- 掃描過程:平掃后經(jīng)肘靜脈注射造影劑,動態(tài)采集動脈期(20-30秒)、門脈期(45-60秒)、延遲期(3-5分鐘)圖像。
- 注意事項:少數(shù)人可能出現(xiàn)短暫頭痛或惡心,嚴重過敏反應罕見但需備急救設備。
4. 結果解讀與后續(xù)處理
典型表現(xiàn):肝血管瘤呈"燈泡征",肝癌動脈期快速強化、門脈期"快進快出"。若發(fā)現(xiàn)不確定病變,可能建議超聲造影或穿刺活檢。術后24小時需多飲水促進造影劑排泄。
肝臟MRI增強是診斷肝臟疾病的金標準之一,尤其適合需反復隨訪的患者。檢查結果需結合臨床病史及其他影像學綜合判斷,建議由肝膽外科或放射科專家解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