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梅毒是梅毒螺旋體感染后的全身性播散階段,典型表現為皮膚黏膜損害、全身淋巴結腫大及流感樣癥狀,需立即就醫(yī)進行規(guī)范治療。主要表現包括玫瑰疹、扁平濕疣、黏膜斑,同時可能伴隨發(fā)熱、頭痛等全身癥狀。
1. 皮膚黏膜損害
玫瑰疹是最常見的皮損表現,呈現為軀干和四肢近端對稱分布的銅紅色斑疹,表面光滑無瘙癢。扁平濕疣好發(fā)于肛周、外生殖器等潮濕部位,表現為扁平隆起的灰白色丘疹,含有大量梅毒螺旋體具有強傳染性??谇火つぐ弑憩F為咽部或頰黏膜的灰白色糜爛面。
2. 全身癥狀與體征
約75%患者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以頸部、腋窩、腹股溝處明顯,質地堅硬無壓痛。系統(tǒng)性癥狀包括低熱(37.5-38.5℃)、頭痛、骨關節(jié)酸痛等類似流感表現。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肝炎、腎炎或虹膜炎等內臟損害。
3. 特殊臨床表現
梅毒性脫發(fā)表現為蟲蝕狀或斑片狀脫發(fā),多見于顳部和頂部。神經梅毒早期可表現為腦膜炎癥狀如頸部僵硬、耳鳴。骨關節(jié)損害多表現為夜間加重的骨痛,常見于長骨和肋骨。
治療需采用青霉素G肌肉注射,240萬單位每周1次連續(xù)3周。對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多西環(huán)素100mg每日2次口服,或頭孢曲松1g每日肌注,均需持續(xù)14天。治療期間應避免性生活,密切監(jiān)測血清學指標直至轉陰。
二期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所有皮損滲出物均含病原體。確診后需同時檢查HIV等性傳播疾病,性伴侶必須接受篩查和治療。規(guī)范治療后可完全治愈,但延誤治療可能進展為三期梅毒造成不可逆器官損傷。完成治療后需每3個月復查RPR滴度,持續(xù)隨訪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