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瑜伽通過特定體式刺激盆腔血液循環(huán),平衡激素分泌,改善內分泌失調。推薦蝴蝶式、貓牛式、嬰兒式等動作,配合呼吸調節(jié)自主神經系統(tǒng)功能。
1. 蝴蝶式(Baddha Konasana)
坐姿將腳掌相對,膝蓋向兩側下沉,雙手握住腳尖。吸氣時脊柱延展,呼氣時上身緩慢前傾。這個動作直接刺激骨盆區(qū)域,促進卵巢和子宮的血液循環(huán)。每天練習3-5分鐘,可緩解經期不適,調節(jié)雌激素水平。注意保持背部平直,避免弓背造成腰椎壓力。
2. 貓牛式(Marjaryasana/Bitilasana)
跪姿雙手雙膝撐地,吸氣時塌腰抬頭(牛式),呼氣時拱背低頭(貓式)。這個串聯(lián)動作通過脊柱的波浪式運動,按摩腹部內臟器官。動態(tài)練習8-10次為一組,能激活副交感神經,調節(jié)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孕期女性需避免過度擠壓腹部。
3. 嬰兒式(Balasana)
跪坐后將上半身向前折疊,額頭觸地,手臂自然前伸。保持深長呼吸5-8分鐘,能有效緩解壓力激素分泌。這個修復體式通過溫和壓迫腹部,刺激腎上腺調節(jié)皮質醇水平。經期量多時可用枕頭墊高胸腹部,避免完全倒置。
練習要點包括:選擇月經結束后第5天開始練習,避開排卵期和經期;每個動作保持3-5個呼吸周期;每周3次以上規(guī)律練習;配合腹式呼吸增強效果。飲食上建議增加亞麻籽、南瓜籽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避免生冷刺激飲食。
卵巢瑜伽需要長期堅持才能顯現(xiàn)效果,通常8-12周后激素水平會有明顯改善。練習過程中出現(xiàn)頭暈、腹痛應立即停止。合并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疾病者,需在醫(yī)生指導下結合藥物治療。記住這些動作的本質是輔助調節(jié),不能替代正規(guī)醫(yī)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