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消化不良拉肚子需要調(diào)整飲食結構、補充水分和益生菌,嚴重時需就醫(yī)。常見原因包括飲食不當、腸道菌群失衡或感染,可通過飲食管理、藥物干預和預防措施改善。
1. 飲食不當是嬰幼兒腹瀉的常見誘因。過量喂養(yǎng)、過早添加輔食或食物過敏都可能刺激腸道。建議暫停固體食物12-24小時,改用米湯、蘋果泥等低渣飲食。母乳喂養(yǎng)需保持正常頻率,配方奶可暫時稀釋為1:1比例沖泡。
2. 腸道菌群失衡會加重消化功能障礙。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益生菌能修復腸黏膜屏障,可選擇嬰幼兒專用劑型如培菲康、媽咪愛。蒙脫石散能吸附毒素保護腸壁,按體重每次1/2-1包,每日3次。鋅制劑能縮短病程,10-20mg/日連續(xù)補充10-14天。
3. 病毒或細菌感染需鑒別處理。輪狀病毒腹瀉通常伴隨嘔吐發(fā)熱,需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細菌性腸炎會出現(xiàn)黏液血便,需化驗大便常規(guī)。體溫超過38.5℃或每日腹瀉超過8次應立即就醫(yī),避免出現(xiàn)電解質(zhì)紊亂。
預防措施包括餐具定期消毒、避免生冷食物。哺乳期母親需減少高脂飲食,人工喂養(yǎng)注意奶具清潔。每次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涂抹氧化鋅軟膏預防尿布疹。記錄每日排便次數(shù)和性狀變化,持續(xù)3天未改善或出現(xiàn)嗜睡、眼窩凹陷等脫水表現(xiàn)需急診處理。
合理喂養(yǎng)是改善消化不良的關鍵,6個月以下嬰兒建議按需哺乳,添加輔食應從單一食材開始。腹瀉期間暫停高糖高纖維食物,恢復期逐步增加蛋白質(zhì)攝入。維持正常喂養(yǎng)有助于腸道功能修復,嚴重脫水需靜脈補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