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的癥狀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蒼白、乏力頭暈、心悸氣短、異食癖以及匙狀甲等。缺鐵性貧血的癥狀與體內鐵儲備不足導致的血紅蛋白合成減少有關。
1、皮膚黏膜蒼白:
缺鐵性貧血患者由于血紅蛋白含量降低,皮膚、瞼結膜、口唇及甲床等部位呈現蒼白色。這種蒼白在勞累后加重,可能伴有皮膚干燥、毛發(fā)脫落等表現。
2、乏力頭暈:
組織缺氧導致患者常感疲倦乏力,活動耐力下降。腦部供氧不足可引起頭暈頭痛,嚴重時可能出現暈厥,這些癥狀在體位改變時尤為明顯。
3、心悸氣短:
心臟代償性加快收縮以彌補攜氧不足,患者自覺心跳加快、心前區(qū)不適。輕微活動即可誘發(fā)呼吸急促,嚴重者可出現心功能不全表現。
4、異食癖:
部分患者出現異常的食欲倒錯,表現為嗜食泥土、冰塊等非營養(yǎng)物質。這種特殊表現與鐵缺乏影響神經系統(tǒng)功能有關,多見于兒童患者。
5、匙狀甲:
長期缺鐵導致指甲營養(yǎng)障礙,表現為指甲變薄、中央凹陷、邊緣翹起如匙狀。這種特征性改變多見于病程較長的患者,可能伴有口腔炎、舌炎等黏膜病變。
缺鐵性貧血患者應增加富含血紅素鐵的動物性食物攝入,如豬肝、瘦肉等,同時配合維生素C含量高的新鮮果蔬促進鐵吸收。日常烹飪建議使用鐵制炊具,避免濃茶、咖啡等影響鐵吸收的飲品。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可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過度疲勞。女性月經期需特別注意補鐵,定期檢測血常規(guī)指標。出現嚴重貧血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規(guī)范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