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艾滋病毒攜帶者不一定會傳染艾滋病,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血液傳播、性接觸傳播、母嬰垂直傳播三種方式。日常接觸如握手、擁抱、共用餐具等行為不會導致病毒傳播,病毒無法通過完整皮膚侵入人體,需滿足體液交換條件才存在感染風險。
1、血液傳播:
直接接觸被感染者血液是高風險行為,包括共用注射器、輸注污染血液制品、破損皮膚或黏膜接觸新鮮血液等。醫(yī)療操作中規(guī)范使用一次性器械、嚴格篩查獻血源可有效阻斷該途徑。若發(fā)生職業(yè)暴露需在72小時內啟動暴露后預防用藥方案。
2、性接觸傳播:
無保護性行為中精液或陰道分泌物攜帶的病毒可通過黏膜微小破損進入人體。正確使用合格避孕套能降低90%以上傳播風險,包皮環(huán)切術可減少男性感染概率。急性感染期和艾滋病晚期患者體內病毒載量較高,傳染性更強。
3、母嬰傳播:
感染孕婦未經干預時母嬰傳播率達15-45%,病毒可能通過胎盤、產道或母乳傳播。規(guī)范實施抗病毒治療、擇期剖宮產及人工喂養(yǎng)可使傳播率降至2%以下。新生兒需在出生后6周內完成病毒核酸檢測。
4、日常接觸安全:
唾液、汗液、淚液等體液病毒含量極低,完整皮膚接觸不會傳播。共用餐具、泳池、馬桶等日常生活行為均無風險。咳嗽、打噴嚏等飛沫傳播不適用于艾滋病病毒,蚊蟲叮咬亦不會造成傳染。
5、暴露后處理:
疑似高危暴露后應立即用流動清水沖洗傷口,擠壓出血部位排出污染血液。2小時內服用阻斷藥物效果最佳,需連續(xù)服用28天并監(jiān)測肝腎功能。暴露后第4、8、12周需進行抗體檢測確認。
保持均衡飲食有助于維持免疫功能,適當補充富含維生素A、C、E及鋅元素的食物如胡蘿卜、柑橘、堅果等。規(guī)律進行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可提升CD4+T淋巴細胞水平,建議每周累計150分鐘快走或游泳。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保證每日7-8小時優(yōu)質睡眠。感染者需嚴格遵醫(yī)囑用藥,定期檢測病毒載量和免疫功能指標。普通人群應通過正規(guī)渠道獲取艾滋病防治知識,消除歧視與恐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