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可通過靜脈溶栓治療、血管內介入治療、抗血小板聚集治療、神經保護治療、康復治療等方式干預。該病通常由動脈粥樣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動脈閉塞、血液高凝狀態(tài)、血管炎性病變等原因引起。
1、靜脈溶栓治療:
發(fā)病4.5小時內可使用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進行溶栓,該藥物能溶解血栓恢復血流。溶栓后需密切監(jiān)測出血傾向,24小時內禁止使用抗凝藥物。超過時間窗的患者需評估側支循環(huán)情況決定是否補救性溶栓。
2、血管內介入治療:
大血管閉塞患者可行機械取栓術,包括支架取栓和抽吸取栓技術。取栓時間窗可延長至24小時,但需通過灌注影像評估缺血半暗帶。術后需控制血壓防止再灌注損傷,同時聯合抗血小板治療預防再閉塞。
3、抗血小板聚集治療:
未接受溶栓治療者發(fā)病后應盡早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不能耐受者可改用氯吡格雷。雙聯抗血小板治療適用于高危非心源性卒中,但需警惕消化道出血風險??寡“逅幬镄栝L期維持以預防復發(fā)。
4、神經保護治療:
依達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減輕腦水腫,丁苯酞能改善微循環(huán)。神經保護劑需在發(fā)病72小時內使用,需注意肝功能監(jiān)測。聯合使用多種神經保護劑可能獲得協(xié)同效應。
5、康復治療:
病情穩(wěn)定48小時后應啟動床邊康復,包括肢體擺放、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謴推谛柽M行運動功能再學習訓練,結合經顱磁刺激等物理療法。吞咽障礙患者需進行咽部冷刺激和代償性體位訓練。
急性期后應控制血壓低于140/90毫米汞柱,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需維持在7%以下。每日攝入鈉鹽不超過5克,增加深海魚類攝入補充ω-3脂肪酸。每周進行3-5次有氧運動,采用間歇訓練法逐步提升運動耐力。認知訓練建議從簡單計算、圖片分類開始,配合音樂療法改善情緒障礙。定期進行頸動脈超聲和經顱多普勒監(jiān)測血管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