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脹、頭暈、惡心、想吐、無力可能由功能性消化不良、低血糖、前庭功能障礙、胃腸炎、電解質紊亂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飲食、補充能量、前庭康復訓練、抗感染治療、糾正電解質失衡等方式緩解。
1、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與胃動力異常、內臟高敏感性有關,表現為餐后飽脹、早飽感。建議少食多餐,避免油膩及產氣食物,必要時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胃腸動力藥。
2、低血糖反應:
血糖低于3.9毫摩爾每升時會出現交感神經興奮和腦功能紊亂,伴隨冷汗、心悸。立即進食含糖食物如糖果、果汁可緩解,糖尿病患者需排查降糖藥物過量使用。
3、前庭功能障礙:
內耳平衡感受器異常引發(fā)眩暈、嘔吐,常見于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赏ㄟ^Epley手法復位治療,嚴重眩暈時醫(yī)生可能開具倍他司汀、地芬尼多等前庭抑制劑。
4、急性胃腸炎:
病原體感染導致胃腸黏膜炎癥,多伴有腹瀉、發(fā)熱。輕癥者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細菌性感染需用諾氟沙星、蒙脫石散等藥物,嘔吐劇烈時可短期使用甲氧氯普胺。
5、電解質紊亂:
鉀鈉氯等電解質失衡常見于大量出汗或腹瀉后,引發(fā)肌無力、心律失常。輕度缺鉀可通過香蕉、橙汁補充,血鉀低于3.5毫摩爾每升需靜脈補鉀治療。
日常需保持規(guī)律三餐,避免空腹時間過長;眩暈發(fā)作時應靜臥閉眼減少頭部活動;夏季高溫環(huán)境及時補充含電解質飲品;胃腸不適期間選擇粥、面條等易消化食物;若癥狀持續(xù)超過24小時或出現意識模糊、嘔血等嚴重表現,需立即就醫(yī)排查心腦血管意外、腸梗阻等急重癥。長期反復出現相關癥狀者建議完善胃鏡、血糖監(jiān)測、前庭功能檢查等明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