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淺表性胃炎可能出現上腹隱痛、餐后飽脹、反酸等癥狀,但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癥狀表現與胃黏膜炎癥程度、個體敏感性、伴隨疾病等因素有關。
1、無癥狀型:
約30%-40%患者胃鏡檢查發(fā)現黏膜充血水腫等炎癥表現,但無自覺不適。這與炎癥局限于黏膜表層、神經末梢刺激較輕有關。此類患者通常無需特殊治療,建議定期復查胃鏡并調整飲食習慣。
2、輕度癥狀:
常見上腹部隱痛或灼熱感,多與進食刺激性食物相關。疼痛程度較輕且呈間歇性,可能被誤認為普通消化不良。胃酸分泌異?;蛴拈T螺桿菌感染是常見誘因,可通過抑酸藥物、胃黏膜保護劑緩解。
3、功能性紊亂:
表現為餐后飽脹、早飽、噯氣等非特異性癥狀,易與功能性消化不良混淆。胃動力障礙和內臟高敏感性是主要機制,促胃腸動力藥聯合消化酶制劑可改善癥狀。
4、伴隨癥狀:
部分患者合并反酸、口苦等膽汁反流表現,或出現食欲減退、體重下降等全身癥狀。這種情況需排查是否存在膽汁反流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繼發(fā)病變。
5、應激性加重:
在精神緊張、過度疲勞或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時,隱匿性炎癥可能急性發(fā)作,表現為突發(fā)上腹痛、惡心嘔吐。此時需短期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并消除誘發(fā)因素。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即使無癥狀,也應避免長期攝入辛辣、過酸或腌制食物,限制咖啡因及酒精攝入。建議采用少食多餐的進食方式,餐后適度活動促進胃排空。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需規(guī)范根除治療,日??蛇m量食用山藥、秋葵等富含黏液蛋白的食物保護胃黏膜。40歲以上人群或出現報警癥狀時,應及時進行胃鏡復查排除病變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