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盆腔積液可能由生理性積液、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異位妊娠破裂、卵巢腫瘤等因素引起,可通過抗感染治療、手術清除、激素調節(jié)等方式干預。
1、生理性積液:
排卵期或月經期盆腔可能出現少量液體聚集,屬于正常生理現象。卵泡破裂后卵泡液流出或經血逆流至盆腔均可導致,通常液體量少于3厘米且無癥狀,無需特殊處理,定期超聲復查即可。
2、盆腔炎癥:
病原體上行感染引發(fā)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時,炎性滲出物積聚形成積液??赡芘c不潔性生活、多次宮腔操作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下腹墜痛、發(fā)熱、膿性白帶。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抗生素,如頭孢曲松聯合多西環(huán)素。
3、子宮內膜異位:
異位內膜組織侵襲盆腔器官導致周期性出血,陳舊血液積聚形成巧克力樣積液。多伴有進行性痛經、性交痛,可通過腹腔鏡確診。治療需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抑制內膜生長,或手術切除病灶。
4、異位妊娠破裂:
輸卵管妊娠破裂時血液流入盆腔形成急性的血性積液,伴有劇烈腹痛和休克癥狀。妊娠試驗陽性且超聲見附件區(qū)包塊可確診,需緊急手術止血并清除妊娠組織,必要時切除患側輸卵管。
5、卵巢腫瘤:
卵巢囊腺瘤或惡性腫瘤可能導致漿液性或血性盆腔積液。腫瘤細胞分泌液體或破裂出血均可引起,常伴有腹脹、消瘦。需通過腫瘤標志物檢測和病理活檢明確性質,惡性者需腫瘤細胞減滅術聯合化療。
日常需注意經期衛(wèi)生避免感染,適度運動促進盆腔血液循環(huán),急性期臥床休息并半臥位利于積液吸收。飲食宜清淡高蛋白,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合并貧血者可增加動物肝臟、菠菜等富鐵食物。定期婦科檢查有助于早期發(fā)現病理性積液,出現持續(xù)腹痛或異常陰道流血應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