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原位癌與原位腺癌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組織來源和病理特征,肺原位癌指局限于上皮層的非浸潤性病變,原位腺癌特指腺上皮來源的亞型。
1、組織來源:
肺原位癌涵蓋所有上皮組織類型,包括鱗狀上皮、腺上皮等。原位腺癌專指發(fā)生于支氣管肺泡或腺體結構的病變,病理學可見腫瘤細胞沿肺泡壁貼壁生長,保留原有組織結構框架。
2、病理特征:
肺原位癌病理表現(xiàn)為異型細胞未突破基底膜,細胞核增大但無間質浸潤。原位腺癌具有腺體分化特征,可見腫瘤細胞形成微小腺泡結構,黏液染色常呈陽性反應。
3、影像學表現(xiàn):
肺原位癌在CT上多表現(xiàn)為磨玻璃結節(jié),邊界清晰。原位腺癌常見純磨玻璃樣改變,密度均勻,少有實性成分,病灶直徑通常小于3厘米。
4、生物學行為:
肺原位癌進展風險低于微浸潤癌,5年生存率接近100%。原位腺癌若持續(xù)存在可能發(fā)展為浸潤性腺癌,但轉移風險極低,手術切除后復發(fā)率不足1%。
5、治療策略:
肺原位癌可考慮楔形切除或密切隨訪。原位腺癌推薦亞肺葉切除術,術中需進行冰凍病理檢查確認切緣陰性,多數(shù)患者術后無需輔助治療。
確診后應每6個月進行低劑量CT隨訪,避免吸煙及二手煙暴露。保持適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有助于肺功能維護,飲食注意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攝入,限制腌制食品。術后患者可進行呼吸訓練改善肺通氣功能,定期監(jiān)測肺彌散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