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結腸嬰兒通常不會在出生后24小時內排出胎便,這是由于腸道神經(jīng)節(jié)細胞缺失導致腸蠕動功能障礙。治療以手術為主,術后需配合腸道功能恢復訓練和營養(yǎng)支持。
1.先天性巨結腸是一種由于腸道神經(jīng)節(jié)細胞缺失或發(fā)育不良引起的先天性疾病,主要影響結腸和直腸的蠕動功能。正常情況下,嬰兒出生后24小時內會排出胎便,但患有先天性巨結腸的嬰兒由于腸蠕動障礙,胎便無法順利排出,導致腹脹、便秘等癥狀。
2.先天性巨結腸的診斷通常通過臨床癥狀、腹部X光片、鋇劑灌腸造影及直腸活檢等手段進行。早期診斷對治療至關重要,延遲診斷可能導致腸梗阻、腸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
3.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的主要方法是手術,包括根治性手術和分期手術。根治性手術如Swenson手術、Duhamel手術和Soave手術,通過切除病變腸段并重建腸道功能;分期手術則先進行結腸造瘺,待嬰兒情況穩(wěn)定后再進行根治手術。
4.術后護理包括腸道功能恢復訓練,如定期進行肛門擴張訓練和腹部按摩,以促進腸道蠕動和排便功能恢復。營養(yǎng)支持方面,母乳喂養(yǎng)是最佳選擇,如需人工喂養(yǎng),應選擇易消化、低脂的配方奶粉。
5.家庭護理中,家長需密切觀察嬰兒的排便情況,如出現(xiàn)腹脹、嘔吐、排便困難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定期隨訪和復查有助于監(jiān)測術后恢復情況和預防并發(fā)癥。
先天性巨結腸嬰兒的早期診斷和手術治療是改善預后的關鍵,術后配合腸道功能恢復訓練和營養(yǎng)支持,可有效促進嬰兒的健康成長。家長需密切觀察嬰兒的排便情況,定期隨訪,確保術后恢復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