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坐月子需特別注意傷口護理、飲食營養(yǎng)和適度活動,避免感染并促進身體恢復。關鍵點包括傷口消毒、營養(yǎng)均衡的膳食搭配、循序漸進的康復運動。
1. 傷口護理
剖腹產傷口需每日用碘伏消毒,保持干燥清潔。術后一周內避免沾水,使用防水敷料洗澡。觀察紅腫、滲液等感染跡象,及時就醫(yī)。束腹帶可減輕疼痛,但每天佩戴不超過8小時,避免壓迫傷口。
2. 飲食調理
產后前三天以粥類、湯品等流食為主,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增加蛋白質攝入,如雞蛋、魚肉、瘦肉,每天保證80-100克。補充鐵元素預防貧血,適量進食動物肝臟、菠菜。避免生冷、辛辣及易脹氣食物,如辣椒、豆類。
3. 活動與休息
術后6小時開始翻身活動,24小時后嘗試下床行走。初期以床邊站立為主,逐漸增加步行距離至每日500米。避免提重物、彎腰等動作,咳嗽時用手按壓傷口減輕疼痛。保證每天8-10小時睡眠,采用側臥姿勢減輕腹部壓力。
4. 哺乳技巧
使用哺乳枕減輕腹部受力,嘗試橄欖球式抱姿。初乳量少時堅持每2小時哺乳一次,刺激泌乳。乳頭皸裂可涂抹羊脂膏,發(fā)熱紅腫需排查乳腺炎。飲食中增加鯽魚湯、木瓜等催乳食物,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
5. 心理調適
產后情緒波動常見,家人應主動分擔育兒事務。出現(xiàn)持續(xù)情緒低落、失眠超過兩周,需心理咨詢干預。每天與嬰兒皮膚接觸15分鐘以上,促進親子聯(lián)結。記錄育兒日記幫助情緒宣泄,避免過度自我施壓。
剖腹產恢復需6-8周,42天復查確認子宮復舊情況。坐月子期間出現(xiàn)發(fā)熱、劇烈腹痛或惡露異常增多,應立即就醫(yī)。保持科學護理觀念,傳統(tǒng)禁忌如不洗頭等需根據個人情況調整,重點在于維持身心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