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可通過血常規(guī)檢查、骨髓穿刺活檢、流式細胞術、染色體分析、基因檢測等方式診斷,治療方式主要有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支持治療等。白血病是造血系統(tǒng)的惡性克隆性疾病,需根據(jù)分型及病情嚴重程度制定個體化方案。
血常規(guī)是白血病篩查的首選方法,典型表現(xiàn)包括白細胞異常增高或減少,血紅蛋白降低,血小板減少。部分患者可見外周血涂片中出現(xiàn)原始或幼稚細胞。該檢查具有快速、無創(chuàng)的特點,但需結合其他檢查明確診斷。
骨髓穿刺是確診白血病的金標準,通過髂骨或胸骨穿刺獲取骨髓液,觀察造血細胞形態(tài)、比例及異常增生情況。急性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細胞比例通常超過20%,慢性白血病可見粒細胞或淋巴細胞系列明顯增生?;顧z還能評估骨髓纖維化等伴隨病變。
通過檢測細胞表面標志物進行免疫分型,可區(qū)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與急性髓系白血病,對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也能明確診斷。該方法靈敏度高,能檢測微量殘留病灶,對治療方案選擇和預后評估具有重要價值。
細胞遺傳學檢查可發(fā)現(xiàn)特征性染色體異常,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費城染色體,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PML-RARA融合基因。這些異常與疾病分型、危險分層及靶向治療選擇密切相關,是制定個體化方案的重要依據(jù)。
二代測序技術能檢測FLT3、NPM1、CEBPA等基因突變,這些分子標志物可預測化療反應和復發(fā)風險。對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BCR-ABL1定量監(jiān)測能評估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療效,指導治療調整。
白血病患者需保持均衡飲食,適量補充優(yōu)質蛋白和維生素,避免生冷食物。治療期間注意口腔清潔,定期進行血象監(jiān)測。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出血,但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活動。保持居住環(huán)境清潔,減少感染風險。嚴格遵醫(yī)囑用藥,定期復查評估療效,出現(xiàn)發(fā)熱、出血等癥狀時及時就醫(yī)。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370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401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0次瀏覽 2025-10-29
347次瀏覽
269次瀏覽
600次瀏覽
547次瀏覽
763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