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里拉肚子可通過調(diào)整飲食、補充水分、熱敷腹部、遵醫(yī)囑用藥、及時就醫(yī)等方式緩解。產(chǎn)后腹瀉可能與飲食不當、受涼、感染、胃腸功能紊亂、激素變化等因素有關。
月子里拉肚子需避免生冷、油膩及刺激性食物,選擇易消化的米粥、面條等。少量多餐,減輕胃腸負擔。可適量食用蒸蘋果、焦米湯等收斂性食物,幫助緩解腹瀉癥狀。哺乳期母親需注意營養(yǎng)均衡,避免因飲食不當影響乳汁質(zhì)量。
腹瀉可能導致脫水,需少量多次飲用溫水或淡鹽水??蛇m當口服補液鹽維持電解質(zhì)平衡,避免因脫水影響乳汁分泌。觀察尿液顏色,若呈深黃色需增加補水量,同時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加重胃腸負擔。
用溫熱毛巾或熱水袋敷于腹部,溫度控制在40-50℃為宜,每次15-20分鐘。熱敷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腸痙攣引起的腹痛。操作時需避開剖宮產(chǎn)傷口,若為順產(chǎn)側切傷口也需保持干燥清潔,防止感染。
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可遵醫(yī)囑使用蒙脫石散、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等藥物。禁止自行服用諾氟沙星等影響哺乳的抗生素。若伴有發(fā)熱或便血,需及時進行大便常規(guī)檢查,根據(jù)結果選擇不影響哺乳的治療方案。
若腹瀉持續(xù)超過2天或出現(xiàn)高熱、血便、嚴重脫水等癥狀,需立即就醫(yī)。產(chǎn)后免疫力較低,需排除輪狀病毒感染、產(chǎn)褥感染等特殊情況。就醫(yī)時需告知哺乳情況,便于醫(yī)生選擇安全藥物,必要時需暫停哺乳并按醫(yī)囑治療。
月子期間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直接吹風。保持個人衛(wèi)生,飯前便后洗手。記錄排便次數(shù)和性狀變化,觀察是否伴隨嘔吐、發(fā)熱等癥狀。哺乳前后清潔乳頭,防止病菌通過口腔傳染給嬰兒。保證充足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影響恢復。若需用藥治療,用藥期間可咨詢醫(yī)生關于哺乳的注意事項,必要時暫時改用配方奶粉喂養(yǎng)。
96次瀏覽 2025-10-17
65次瀏覽 2025-10-17
99次瀏覽 2025-10-17
75次瀏覽 2025-10-17
86次瀏覽 2025-10-17
145次瀏覽 2025-10-17
54次瀏覽 2025-10-17
130次瀏覽 2025-10-17
101次瀏覽 2025-10-17
277次瀏覽 2025-10-17
99次瀏覽 2025-10-17
89次瀏覽 2025-10-17
370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0-17
150次瀏覽 2025-10-17
71次瀏覽 2025-10-17
0次瀏覽 2025-10-17
97次瀏覽 2025-10-17
177次瀏覽 2025-10-17
174次瀏覽 2025-03-21
164次瀏覽 2025-10-17
113次瀏覽 2025-10-17
237次瀏覽
214次瀏覽
259次瀏覽
278次瀏覽
27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