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干泡疹可通過保持皮膚濕潤、避免刺激因素、使用外用藥物、口服藥物、物理治療等方式緩解。干泡疹可能與皮膚干燥、接觸性皮炎、真菌感染、濕疹、汗皰疹等因素有關。
干泡疹患者需每日多次涂抹保濕霜,優(yōu)先選擇含尿素或乳木果油的潤膚產(chǎn)品。洗手后立即擦干并補涂保濕劑,夜間可厚涂凡士林后佩戴棉質(zhì)手套加強封包效果。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護膚品,防止進一步刺激皮膚屏障。
減少接觸洗滌劑、消毒液等化學物品,必要時佩戴防水手套。選擇純棉透氣材質(zhì)的手套或衣物,避免化纖摩擦。控制洗手水溫在37℃以下,每日洗手不超過8次,使用弱酸性pH值的清潔產(chǎn)品。
輕度癥狀可外用氫化可的松乳膏緩解炎癥,合并感染時需聯(lián)用莫匹羅星軟膏。角化明顯者可用水楊酸軟膏軟化角質(zhì),瘙癢嚴重者可短期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所有外用藥需避開破潰處,連續(xù)使用不超過2周。
頑固性瘙癢可口服氯雷他定片抗組胺,嚴重炎癥期短期服用潑尼松片。合并真菌感染需配合伊曲康唑膠囊,細菌感染時選用阿奇霉素分散片。需注意糖皮質(zhì)激素類藥物須嚴格遵醫(yī)囑控制療程。
慢性期可采用窄譜UVB光療,每周2-3次照射改善皮膚增生。局部硬痂可用38℃生理鹽水濕敷后輕柔清除,滲出明顯時用3%硼酸溶液冷敷。合并甲損害需配合紅藍光治療促進修復。
日常需穿著吸汗透氣的棉質(zhì)手套,避免搔抓導致繼發(fā)感染。飲食增加深海魚、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限制辛辣刺激及高糖飲食。若出現(xiàn)化膿、發(fā)熱或皮損擴散超過手掌面積三分之一,應立即至皮膚科就診。長期反復發(fā)作者需排查特異性皮炎或免疫相關疾病,必要時進行過敏原檢測。
0次瀏覽 2025-11-03
458次瀏覽 2025-11-03
276次瀏覽 2025-11-03
284次瀏覽 2025-11-03
0次瀏覽 2025-11-03
0次瀏覽 2025-11-03
199次瀏覽 2025-11-03
0次瀏覽 2025-11-03
0次瀏覽 2025-11-03
401次瀏覽 2024-09-25
322次瀏覽 2025-11-03
179次瀏覽 2025-11-03
138次瀏覽 2025-11-03
1341次瀏覽 2025-11-03
441次瀏覽 2025-11-03
370次瀏覽 2024-09-25
333次瀏覽 2025-11-03
261次瀏覽 2025-11-03
110次瀏覽 2025-11-03
159次瀏覽 2025-11-03
0次瀏覽 2025-11-03
220次瀏覽 2025-11-03
863次瀏覽
574次瀏覽
453次瀏覽
738次瀏覽
75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