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急性胃腸炎可通過調(diào)整飲食、補充水分、口服補液鹽、使用益生菌、必要時就醫(yī)等方式治療。幼兒急性胃腸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飲食不當、過敏反應、寄生蟲感染等原因引起。
發(fā)病期間應減少奶制品和高糖食物攝入,改為米湯、稀粥等流質(zhì)食物。母乳喂養(yǎng)可繼續(xù),配方奶喂養(yǎng)可暫時改用無乳糖配方。癥狀緩解后逐漸恢復固體食物,從香蕉、蘋果泥等低纖維食物開始。家長需避免給幼兒進食生冷、油膩或刺激性食物。
每10-15分鐘喂食5-10毫升口服補液溶液,可使用溫開水或淡鹽水。觀察幼兒排尿頻率和尿量,若4-6小時無排尿需警惕脫水。家長需注意幼兒有無口干、眼窩凹陷等脫水表現(xiàn),必要時使用兒童專用口服補液鹽Ⅲ。
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低滲口服補液鹽可糾正電解質(zhì)紊亂。按說明書比例配制,少量多次喂服。嚴重嘔吐時可每1-2分鐘喂一茶匙。家長需精確配置溶液濃度,避免自行添加糖分或調(diào)味劑。
布拉氏酵母菌散、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等可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需與抗生素間隔2小時服用,用溫水或奶液沖服。療程通常5-7天,癥狀緩解后繼續(xù)使用2-3天。家長需注意保存條件,部分菌株需冷藏。
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血便、意識模糊、抽搐等癥狀需立即就診。醫(yī)生可能根據(jù)病情使用蒙脫石散、消旋卡多曲顆粒等止瀉藥物。細菌性腸炎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等抗生素。家長需記錄嘔吐腹瀉頻率和性狀供醫(yī)生參考。
恢復期保持飲食清淡,逐步增加米飯、面條等易消化主食。注意餐具消毒和手部衛(wèi)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觀察2-3周是否出現(xiàn)乳糖不耐受癥狀,必要時暫時改用低乳糖飲食。定期測量體重,確保營養(yǎng)攝入充足。若癥狀反復或持續(xù)超過1周,需復查排除其他消化系統(tǒng)疾病。
0次瀏覽 2025-11-19
202次瀏覽 2025-11-19
184次瀏覽 2025-11-19
174次瀏覽 2025-11-19
363次瀏覽 2025-11-19
0次瀏覽 2025-11-19
224次瀏覽 2025-11-19
176次瀏覽 2025-11-19
132次瀏覽 2025-11-19
178次瀏覽 2025-11-19
0次瀏覽 2025-11-19
371次瀏覽 2025-11-19
715次瀏覽 2024-01-05
420次瀏覽 2025-11-19
135次瀏覽 2025-11-19
92次瀏覽 2025-07-15
286次瀏覽 2025-11-19
105次瀏覽 2025-11-19
181次瀏覽 2025-11-19
207次瀏覽 2025-11-19
153次瀏覽 2025-11-19
0次瀏覽 2025-11-19
989次瀏覽
939次瀏覽
1084次瀏覽
769次瀏覽
896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