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導致的牙齒活動可通過牙周基礎(chǔ)治療、藥物治療、手術(shù)治療等方式改善。牙周病通常由菌斑堆積、牙結(jié)石刺激、咬合創(chuàng)傷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隨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等癥狀。
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是核心手段,通過超聲波或手工器械清除牙菌斑和牙結(jié)石。對于輕度牙齒松動,基礎(chǔ)治療后牙周組織可能逐步修復。治療后可配合氯己定含漱液等輔助控制菌斑。
甲硝唑片可抑制厭氧菌感染,阿莫西林膠囊適用于伴發(fā)急性炎癥者,布洛芬緩釋膠囊能緩解疼痛。藥物需在醫(yī)生指導下短期使用,不可替代機械清創(chuàng)治療。
對中度松動的牙齒可采用樹脂粘接或纖維帶固定,分散咬合力。該方法需配合完善的牙周治療,避免單純固定掩蓋病情進展。
適用于局部骨缺損導致的牙齒松動,通過植入生物膜材料促進牙槽骨再生。需嚴格評估適應癥,術(shù)后需長期維護口腔衛(wèi)生。
Ⅲ度松動且骨吸收超過根長2/3的患牙需拔除,后期通過種植義齒或固定橋修復。拔牙前需控制急性炎癥,修復方案需綜合考慮鄰牙狀態(tài)。
日常使用軟毛牙刷和牙線清潔,避免咬硬物。吸煙者需戒煙,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每3-6個月進行專業(yè)牙周維護,定期拍攝X線片監(jiān)測骨量變化。出現(xiàn)牙齦腫痛加劇或牙齒移位時需及時復診。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174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370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1-11
0次瀏覽 2025-11-11
749次瀏覽
774次瀏覽
916次瀏覽
902次瀏覽
73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