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睪可通過體格檢查、超聲檢查、激素檢測、腹腔鏡探查、磁共振成像等方式確診。隱睪可能與遺傳因素、激素水平異常、解剖結構異常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陰囊空虛、腹股溝區(qū)腫塊、睪丸發(fā)育不良等癥狀。
醫(yī)生通過觸診陰囊和腹股溝區(qū)域判斷睪丸位置,若陰囊內未觸及睪丸且腹股溝區(qū)存在可移動包塊,可能提示隱睪。對于肥胖兒童或腹股溝區(qū)觸診困難者,需結合影像學檢查進一步確認。體格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便捷的特點,是初步篩查的首選方法。
高頻超聲可清晰顯示睪丸位置、大小及血流情況,對腹股溝型隱睪診斷準確率較高。超聲能區(qū)分隱睪與淋巴結腫大等其他腫塊,但對腹腔內隱睪的檢出率有限。檢查時需配合患兒體位變動以提高檢出率,必要時重復進行。
通過測定促性腺激素和睪酮水平評估睪丸功能,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試驗有助于判斷是否存在睪丸組織。激素異??赡芴崾倦p側隱睪或睪丸缺如,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該檢測對激素分泌型隱睪的診斷具有特異性。
對于影像學檢查未明確的腹腔型隱睪,腹腔鏡可直接觀察盆腔和腹腔內結構,準確率超過95%。術中可同步進行睪丸固定術,但需全身麻醉。該方法適用于2歲以上經(jīng)其他檢查未能定位睪丸的患兒。
磁共振成像對軟組織分辨率高,可清晰顯示腹腔內隱睪位置及毗鄰關系,尤其適用于合并其他泌尿系統(tǒng)畸形的復雜病例。檢查無須電離輻射,但需要患兒保持靜止,幼兒可能需鎮(zhèn)靜處理。該檢查費用較高,通常作為二線診斷手段。
發(fā)現(xiàn)陰囊空虛應及時就醫(yī),6-12個月是隱睪治療的關鍵窗口期。日常避免長時間熱水坐浴,選擇寬松透氣的衣物。定期隨訪睪丸發(fā)育情況,青春期后仍需監(jiān)測生育功能和惡變風險。術后避免劇烈運動,遵醫(yī)囑進行康復訓練。
174次瀏覽 2025-03-21
369次瀏覽 2025-11-20
519次瀏覽 2025-11-20
673次瀏覽 2025-11-20
1147次瀏覽 2025-11-20
247次瀏覽 2025-11-20
90次瀏覽 2025-11-20
240次瀏覽 2025-11-20
148次瀏覽 2025-11-20
92次瀏覽 2025-11-20
294次瀏覽 2025-11-20
130次瀏覽 2025-11-20
223次瀏覽 2025-11-20
211次瀏覽 2025-11-20
142次瀏覽 2025-11-20
551次瀏覽 2025-11-20
377次瀏覽 2025-11-20
425次瀏覽 2025-11-20
401次瀏覽 2024-09-25
93次瀏覽 2025-11-20
96次瀏覽 2025-11-20
351次瀏覽 2025-11-20
761次瀏覽
1173次瀏覽
883次瀏覽
830次瀏覽
95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