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的傳染性較強,主要通過性接觸、母嬰傳播和血液傳播。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傳染概率與感染階段、接觸方式等因素相關。
一期和二期梅毒傳染性最強。一期梅毒表現為硬下疳,病灶含有大量螺旋體,直接接觸易造成傳播。二期梅毒出現全身皮疹和黏膜損害,皮損滲出液具有高度傳染性。這兩種階段未采取防護措施的性行為傳播概率較高,單次無保護性接觸傳播概率可達30-60%。早期梅毒患者血液中也存在病原體,共用針具或輸入未經篩查的血液可能導致傳播。
潛伏期梅毒和晚期梅毒傳染性相對較低。潛伏期患者雖無臨床癥狀,但血清學檢測陽性,仍有通過性接觸或母嬰傳播的風險。晚期梅毒主要累及心血管和神經系統(tǒng),病灶中螺旋體數量減少,但妊娠期婦女可能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先天性梅毒可導致流產、死胎或新生兒嚴重畸形,孕期規(guī)范篩查和治療能有效阻斷垂直傳播。
梅毒螺旋體對外界抵抗力弱,干燥環(huán)境和常規(guī)消毒劑可迅速滅活病原體。日常接觸如共用餐具、衣物或游泳池等不會傳播。規(guī)范使用安全套能顯著降低性傳播風險,青霉素類藥物對梅毒螺旋體高度敏感,早期治療可完全治愈。所有性活躍人群應定期篩查,確診患者需同時治療性伴侶,治療后需隨訪血清學指標直至轉陰。
0次瀏覽 2025-11-25
0次瀏覽 2025-11-25
0次瀏覽 2025-11-25
0次瀏覽 2025-11-25
0次瀏覽 2025-11-25
0次瀏覽 2025-11-25
0次瀏覽 2025-11-25
0次瀏覽 2025-11-25
0次瀏覽 2025-11-25
0次瀏覽 2025-11-25
0次瀏覽 2025-11-25
0次瀏覽 2025-11-25
912次瀏覽 2023-09-06
0次瀏覽 2025-11-25
0次瀏覽 2025-11-25
0次瀏覽 2025-11-25
0次瀏覽 2025-11-25
0次瀏覽 2025-11-25
0次瀏覽 2025-11-25
0次瀏覽 2025-11-25
174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11-25
763次瀏覽
868次瀏覽
1191次瀏覽
946次瀏覽
99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