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主要通過視診、觸診結合影像學檢查確診,常見檢查方式有皮膚鏡檢查、超聲檢查、病理活檢等。疤痕是皮膚損傷后纖維組織異常修復的結果,可能表現(xiàn)為隆起、凹陷或色素異常。
醫(yī)生通過肉眼觀察疤痕的形態(tài)、顏色、范圍及周圍皮膚狀態(tài)。增生性疤痕通常呈紅色隆起,瘢痕疙瘩可能超出原傷口范圍,萎縮性疤痕則表現(xiàn)為皮膚凹陷。視診可初步判斷疤痕類型及嚴重程度,同時評估是否伴隨感染、潰爛等并發(fā)癥。
通過手指觸摸判斷疤痕質地、硬度及活動度。增生性疤痕觸之較硬,可能伴有壓痛或瘙癢,陳舊性疤痕質地相對柔軟。醫(yī)生會檢查疤痕與皮下組織是否粘連,評估其對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如燒傷后攣縮疤痕可能導致關節(jié)活動受限。
使用皮膚鏡放大觀察疤痕表面微細結構,輔助鑒別疤痕與皮膚腫瘤。皮膚鏡可顯示疤痕的血管形態(tài)、色素分布及纖維排列特征,幫助區(qū)分瘢痕疙瘩與皮膚纖維瘤等疾病。該檢查無創(chuàng)且操作簡便,適用于各類疤痕的初步篩查。
高頻超聲能清晰顯示疤痕厚度、血流信號及深層組織關系。超聲可測量增生性疤痕的真皮層增厚程度,評估疤痕內血管增生情況,還能發(fā)現(xiàn)皮下組織的粘連或鈣化。動態(tài)超聲檢查可用于監(jiān)測疤痕治療后的變化。
通過手術切取少量疤痕組織進行顯微鏡檢查,是確診的金標準。病理檢查能明確膠原纖維排列異常程度,鑒別瘢痕疙瘩與皮膚腫瘤,還可檢測特殊染色判斷疤痕成熟度。該檢查適用于診斷不明或疑似惡變的疤痕,但會留下微小創(chuàng)口。
疤痕檢查后應根據(jù)結果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新鮮疤痕需注意防曬避免色素沉著,增生期疤痕可遵醫(yī)囑使用硅酮凝膠或壓力療法。日常避免抓撓刺激疤痕,保持局部清潔干燥,關節(jié)部位疤痕需配合功能鍛煉。若疤痕出現(xiàn)紅腫疼痛、快速增大或破潰出血,應及時復查排除惡變可能。
105次瀏覽 2025-10-30
102次瀏覽 2025-10-30
133次瀏覽 2025-10-30
86次瀏覽 2025-10-30
113次瀏覽 2025-10-30
113次瀏覽 2025-10-30
55次瀏覽 2025-10-30
263次瀏覽 2025-03-21
446次瀏覽 2025-10-30
62次瀏覽 2025-10-30
87次瀏覽 2025-10-30
209次瀏覽 2025-10-30
97次瀏覽 2025-10-30
98次瀏覽 2025-10-30
248次瀏覽 2025-10-30
167次瀏覽 2025-10-30
195次瀏覽 2025-10-30
106次瀏覽 2025-10-30
369次瀏覽 2025-10-30
473次瀏覽 2025-10-30
195次瀏覽 2025-10-30
743次瀏覽 2023-08-28
859次瀏覽
665次瀏覽
587次瀏覽
765次瀏覽
69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