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非藥物治療主要有熱敷、頸椎牽引、物理治療、中醫(yī)推拿、運動康復等方式。
熱敷有助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痙攣和疼痛。可使用熱水袋或熱毛巾敷于頸部,溫度控制在40-45攝氏度,每次15-20分鐘,每日2-3次。注意避免燙傷皮膚,皮膚感覺異常者慎用。
頸椎牽引通過機械力拉伸頸椎間隙,減輕椎間盤壓力。需在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常用坐位或臥位牽引,重量從2-3公斤開始逐漸增加,每次20-30分鐘。脊髓型頸椎病患者禁用。
包括超短波、紅外線、超聲波等療法。超短波可改善組織代謝,紅外線能緩解肌肉緊張,超聲波促進炎癥吸收。需由康復科醫(yī)師制定方案,一般10-15次為一個療程。
通過手法按摩放松頸部肌肉,調(diào)整小關(guān)節(jié)紊亂。常用滾法、揉法、點按風池穴等手法,每次20-30分鐘。急性期或嚴重骨質(zhì)疏松者不宜進行。
推薦米字操、頸部抗阻訓練等。米字操包含緩慢的頸部前屈、后伸、側(cè)屈和旋轉(zhuǎn)動作,每個方向保持5秒,每日練習2-3組。訓練強度以不引起疼痛為度。
日常應(yīng)避免長時間低頭,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枕頭,工作間歇每1-2小時活動頸部5分鐘。睡眠時保持頸椎自然曲度,側(cè)臥時枕頭高度與肩寬相當。飲食注意補充鈣質(zhì)和維生素D,適度曬太陽。若癥狀持續(xù)或加重,應(yīng)及時就醫(yī)評估是否需要聯(lián)合藥物治療。
0次瀏覽 2025-09-08
0次瀏覽 2025-09-08
163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9-08
0次瀏覽 2025-09-08
0次瀏覽 2025-09-08
0次瀏覽 2025-09-08
0次瀏覽 2025-09-08
92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09-08
0次瀏覽 2025-09-08
0次瀏覽 2025-09-08
0次瀏覽 2025-09-08
0次瀏覽 2025-09-08
0次瀏覽 2025-09-08
0次瀏覽 2025-09-08
0次瀏覽 2025-09-08
0次瀏覽 2025-09-08
0次瀏覽 2025-09-08
0次瀏覽 2025-09-08
0次瀏覽 2025-09-08
0次瀏覽 2025-09-08
5005次瀏覽
4840次瀏覽
5302次瀏覽
4999次瀏覽
501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