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站立導致靜脈曲張患病率在教師人群中占有很高比例,由于職業(yè)特殊性,所以教師得靜脈曲張也不是一件什么新鮮事。
教師在長年授課中因長時間站立等原因,引起下肢靜脈本身擴張、延長或靜脈瓣膜損壞以至發(fā)病,所以教師患靜脈曲張的比例較高。
教師除長時間站立容易導致靜脈曲張外,因備課、批改作業(yè)及閱卷久坐也同樣增加靜脈曲張的發(fā)生。
患靜脈曲張的人多在40歲以上,女性要高于男性。尤其懷孕期腹壓增加,影響下肢靜脈血液向心回流。很多人并不把這種病當成病,一方面它可以沒有什么明顯病痛癥,只是有酸漲的感覺,休息一會就會沒事,但卻不知這種病時間長了,會導致許多危害,比如血管破裂、腳跟糜爛、水腫,最嚴重的出現(xiàn)肺栓塞癥導致死亡。
下肢靜脈曲張進一步加重,可以并發(fā)皮膚色素沉著、潰瘍、血栓性靜脈炎等。若血栓隨血流移至肺臟,可發(fā)生致命性的肺栓塞癥。故掌握正確的下肢靜脈曲張預防方法非常重要。
預防靜脈曲張的關鍵要盡量避免久站、久坐。老師上課時不要老站在原地,要多來回走動,課后進行交替踢腿運動(本運動能使下肢肌肉發(fā)揮有效的泵作用,促進下肢血液的回流,減輕淺靜脈內的壓力),或坐下時把腿抬高;伏案工作時,每半小時要起來活動一下,如踢腿、做體操等;日常多做促進腿部血液循環(huán)的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
從效果的角度來講,我還是建議大家用彈力襪,它能使淺靜脈處于萎陷狀態(tài),沒有靜脈曲張的人可以預防,輕度的可以治療。
教師講課時可嘗試將身體重心交替由一只腳移到另一只腳上,始終保持一只腳處在休息狀態(tài);兩腳輪流交替或同時提起腳后跟,抬高身體;由腳尖著地改為腳后跟著地,再由腳后跟著地改為腳尖著地;輪流屈伸雙腿,使腳離開地面;挺腹深呼氣,轉收腹深呼氣;每隔一段時間使背、頸部和腹部的肌肉繃緊30~40秒,以使背直、肩平、收腹,保持良好的體態(tài)。此外,盡量穿能支撐住腳弓起的矮跟或中跟鞋。日常中,多用熱水敷腿、泡腳,做做踝關節(jié)的屈伸活動,也是種不錯的緩解方式。如果出現(xiàn)病癥現(xiàn)象,可以穿彈力襪或利用彈力繃帶包扎壓迫以減少靜脈逆流和瘀血現(xiàn)象。
對于已經(jīng)出現(xiàn)這種病的患者,可以采取旋切微創(chuàng)手術,這種手術具有安全,快捷、美觀、術后恢復好,不易復發(fā)等優(yōu)勢,以減輕病者的疼痛為主要目的,利用先進的醫(yī)療設備讓病者輕松治愈,這種手術進行的時間很短,術后第二天可以下地活動,而且術后不易復發(fā)。
0次瀏覽 2025-04-07
0次瀏覽 2025-04-07
0次瀏覽 2025-04-07
0次瀏覽 2025-04-07
44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4-07
0次瀏覽 2025-04-07
0次瀏覽 2025-04-07
292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4-07
0次瀏覽 2025-04-07
0次瀏覽 2025-04-07
0次瀏覽 2025-04-07
0次瀏覽 2025-04-07
0次瀏覽 2025-04-07
0次瀏覽 2025-04-07
0次瀏覽 2025-04-07
0次瀏覽 2025-04-07
0次瀏覽 2025-04-07
0次瀏覽 2025-04-07
0次瀏覽 2025-04-07
0次瀏覽 2025-04-07
2609次瀏覽 2024-11-15
2631次瀏覽 2024-11-09
2717次瀏覽 2025-02-08
2586次瀏覽 2024-11-05
2642次瀏覽 20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