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證多見,而且濕熱證尤為多見?!稖夭l辨》說:“寒濕固有,濕熱尤多也”。平常也有寒濕,而以濕熱為多,寒濕的很少,起碼在北方地區(qū)很少,廣州地區(qū)我也經(jīng)常去,那廣州地區(qū)濕氣更大,濕證更多,寒濕的少。而且葉天士也強調(diào),不管他體質(zhì)如何,化熱得多。葉天士明確的提出:“陽旺之軀,胃濕恒多;陰盛之體,脾濕也不少,然其化熱則一”??偸且岬?。
我以為,濕熱證多是因為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是不是吃的油膩多了?“肥甘油膩,足生大疔”。肥甘油膩吃了多了之后,濕熱證多了。后來我看《孔伯華醫(yī)案》他的文章就有一個題目,濕熱何其多?說明濕熱證不是近幾年的事情,不是改革開放后的事情,就北京城老北京,50年代濕熱證多。
我覺得在臨床上經(jīng)常見到這三種情況。經(jīng)常是濕熱,也不一樣。
一種濕熱,舌苔不黃,舌白厚膩,舌邊舌尖紅,所以這個病是在表在肺。一定要清熱,選擇輕淸的藥物,像雙花、連翹、板藍根、白茅根、薄荷這類藥。溫病大家趙少琴說:“在衛(wèi)汗之可也”。就給你講,什么叫在衛(wèi)汗之可也,為什么要在衛(wèi)汗之可也?那臨床經(jīng)驗很豐富。我還聽過濟南市一位中醫(yī)大夫,當時我不怎么樣,理論水平也不行,臨床經(jīng)驗也沒有,跟他抄方,病人排隊,總是看到他的方子總是雙花,桑菊飲,銀翹散一類的東西,也不知道為什么?怎么這么多人都用一些很輕的藥?濕熱證來講,熱證多,特別是在衛(wèi)汗之可也,體若燔炭,汗出而散,怎么樣把腠理打開?解表解多少?而不適用于那些大劑量的苦寒藥、辛涼藥,尤其是舌苔黃厚膩的要注意,不要用黃芩、黃連、黃柏三黃。所以在選擇蘆根、白茅根對小孩很好,不是很苦。中醫(yī)都是全科醫(yī)生,大內(nèi)科、婦科、兒科都是通的,所以在臨床用藥的時候小兒本來就不愛喝中藥,你再用一些苦藥他能喝下去嗎?所謂苦就是這么一些藥黃連、木通、龍膽草,這是中藥三苦,但是這三苦加在一起還敢不上另外一苦也就是中藥最苦的藥‘苦參’。這些藥不是不能用,而是盡量少用,如果必須用要和患者說清楚。比如說心火很旺,愛著急,睡覺不好,用黃連阿膠湯治療水火不濟心腎不交的失眠,用黃連給患者說明這個藥很苦。
我認為濕證最容易診斷錯誤。
現(xiàn)代的中醫(yī),學中醫(yī),臨床行醫(yī),行醫(yī)完了再進修學,很多人愿意直接學某病的治療手段,實際上中醫(yī)是診斷和治療兩個概念,咱們現(xiàn)在中醫(yī)在診斷上面下的功夫越來越少,記得我統(tǒng)計了一下,真正發(fā)表診斷的文章很少。為什么有時治療效果不佳?不是你的藥物的問題方子的問題,而是診斷錯誤。它是濕熱證你說是腎虛,你的治療不南轅北轍嗎?
濕證表現(xiàn)冒似虛證。有四個方面像虛證。
一,癥狀上像虛證。
濕證的癥狀最常見的是口干乏力?!秲?nèi)徑》說:“因于濕,首如裹”,這是內(nèi)徑的一句話。體內(nèi)濕氣大,頭就像有個東西裹住了一樣。各位地域不一樣,可能接觸的患者群不一樣,反正大家注意一下,濕證的表現(xiàn)非常繁雜?!督鹳F要略》說:“腹?jié)M,口舌干燥,此為腸間有水氣,己椒藶黃丸主之”。不管什么方下來,身體里面有水氣可以口舌干燥,咱們復習一下經(jīng)典,脾胃水氣大可以口舌干燥,所以張仲景那樣寫的。五苓散,豬苓湯都用來治療口干口渴?!耙姼涡葜胃?,見血休治血,識得各種緒,方是醫(yī)中杰”。讓它跟據(jù)癥狀學,根據(jù)癥狀識別臨床的證,這個證是什么?
有個女患者,30多歲,患尿崩癥,一天小便幾十次,用五苓散治療。
五苓散是什么?五苓散治療尿崩癥,不知大家看了《劉渡舟的醫(yī)案》沒有,他就用五苓散治療尿崩癥,效果很好,你要是舌脈都不看就用五苓散治療那是不可以的,要怎么治療尿崩癥,講究一口氣,這個通因通用法,像這個濕證怎么給你用藥?五苓散是什么?豬苓、茯苓、澤瀉、白術(shù)、桂枝。大家看,基本這個方,四個利尿藥,用桂枝溫陽化氣利水,氣化濕亦化,但是舌脈我在這里就不說了?!督鹳F要略》還說:“水在脾,少氣身重”。張景岳這句話說得好:“身重多屬于濕”。這句話非常關(guān)鍵?,F(xiàn)在大城市里有很多門診,??崎T診,大專科醫(yī)院,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開這門診,中醫(yī)是亞健康,比較流行的名詞。慢性疲勞綜合癥,一說虛,一說沒勁,白領(lǐng)階層、工作狂、當老板的、當領(lǐng)導的都累,很多人都疲勞乏力,你看他的治療方法和辯證分型,沒有辨證是屬于濕的,全是氣血陰陽的虧虛,補氣的、補血的、補腎陰、補腎陽。各位到商場超市里面看保健品有幾個是利濕的?保健品什么黃芪、人參、西洋參、冬蟲夏草也是以補為主但是實際上乏力有許多是屬于濕的。濕證呀,咱們從癥狀上加以分析。假如各位在臨床上碰到舌苔滿膩的,你去驗證一下,是不是口干乏力比較明顯?
第二,濕證可見于多種脈象。
中醫(yī)號脈嘛,濕證永遠見于滑脈,從理論上分析濕證最常見的脈象是滑脈。
我跟孔令旭老師在臨床上,有的人脈特別沉細,他用大劑量的利濕藥,化濕利濕藥,我第一次看到一下子就愣了,不解??桌蠋熍R床好,不傷人體。我問他了,脈這么沉細,孔老為什么還要用那么多的利濕藥?孔老說一句話:“細脈主濕”。我回來我就翻書,我首先翻《中醫(yī)基礎學》、《中醫(yī)診斷學》里面的細脈,各位回去翻一翻,全國通編教材怎么寫的?寫的主虛主濕。我就結(jié)合這個病例,寫了一個小短文,發(fā)表在中國中醫(yī)研究院的內(nèi)部刊物上,叫‘細脈并非皆主虛’。我就把自己如何理解都寫在上面了,我不敢說我自己有多么大的能耐,我可能講我是比較全面的中醫(yī),我還不知道,細脈能主濕,而且絕大部分的大學生都不知道。接著孔老師的話題,《頻湖脈學》,李時珍講得非常清楚,李時珍的《頻湖脈學》說:“細脈瑩瑩血氣衰,諸虛勞損七情來,若非濕氣浸腰腎,既是傷精汗溲來”。說得多好!李時珍就是這么說的,見到細脈不是濕就是虛。所以細脈不全是虛,很多情況下都是濕。所以我反復強調(diào)大家不要直接盯在方藥上,作為一個高明的醫(yī)生,你不要盯著方藥,方藥是靈活的,你用柴胡劑,張仲景的《傷寒論》同樣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診斷是第一位的,所以我講中醫(yī)的診斷而不是西醫(yī)的診斷。他診斷是濕氣證,你不要給他推斷為腎陰虛,甚至氣虛,你效果能好嗎?也可能是一時有點效,因為吃了一些補藥,用現(xiàn)代的話說;“增加了生命的原動力”,可能一時感覺輕快一些了,你看一看,舌苔越來越膩,濕氣越來越重,你給他補出問題來了,一會我還要講,舉例子來講,我們補出問題來了,中醫(yī)講:“人參殺人無過”。什么叫殺人無過?允許它當中藥,這個是從古到今都相符。那么好,孔老師說這句話‘細脈主濕’,不僅見細脈,而且見于多種脈象。
濕證也見于浮脈。
《金匱要略》說:“病者脈浮,其人欲自利,利反快,心下續(xù)堅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半夏瀉心湯主之”?!懊}沉者有留飲”。當你沒注意這些小問題時,你去念《金匱要略》你去念《傷寒論》你體會不到這么深,可能一帶而過,看不準,似是而非。當你有了臨床,特別的留意之后,再去反過來去看,體會不一樣。所以什么叫經(jīng)典,中醫(yī)的經(jīng)典和一般的中醫(yī)書不一樣,常讀常新,你經(jīng)常的念,不斷有新的理解,這就是經(jīng)典書。多個人有多個的理解,一個人不同的時間里有不同的理解,這就是經(jīng)典書。
濕證還可以見到虛脈。
這也是《金匱要略》的話:“其脈虛者必自冒”?!捌淙吮居兄э嬙谛刂泄室?,治屬飲家”。我今天不給你們大家強調(diào)濕證能見與經(jīng)典,那你看金匱你絕對看不出為什么脈虛和飲、痰濕有什么關(guān)系,沒有人注意到。當然了,我也收集現(xiàn)代的人發(fā)表的文章,沒有人注意這個問題。
濕為有形陰邪,容易阻滯氣機,損傷陽氣,影響臟腑功能的正常發(fā)揮。所以濕邪為病,必然會出現(xiàn)性質(zhì)屬陰的脈象,濡脈、細脈、緩脈等,這就是屬于濕邪阻滯陽氣的推動功能,使氣血運行緩慢,導致脈力遲緩。什么意思?大家看,《溫熱病篇》為:“濕熱之證,脈無定起”。這句話太經(jīng)典了。濕熱證,脈沒有一定的脈象,或紅或緩或浮或細,各隨證見。從古到今你去翻閱文獻,你去結(jié)合臨床,你會發(fā)現(xiàn),濕證的脈各種各樣,所以臨床容易迷惑人。我專門寫《孔令旭舌診經(jīng)驗》,《孔令旭脈診經(jīng)驗》,發(fā)表在中醫(yī)雜志上。中醫(yī)雜志他們的編輯就說:“中醫(yī)專門出診斷方面的書很少很少,都是什么用方的經(jīng)驗用藥的經(jīng)驗,寫診斷的經(jīng)驗那很少”。這就是,寫出一篇文章要善于引用經(jīng)典,要把自己的觀點闡述明白,有的人攻擊中醫(yī),中醫(yī)說什么就是什么,比如說經(jīng)典,這個說這個的理,那個說那個的理。我說:“中醫(yī)本來就這樣”。
最后我總結(jié)一下,濕證可以出現(xiàn)類似虛證的脈,細、緩、浮、濡等等,行了足矣。不要去摳什么脈,你只要記住濕證可以見到任何脈這句話就可以了,那這個時候是屬于濕還是虛那要結(jié)合其他的臨床表現(xiàn),結(jié)合舌像結(jié)合癥狀。舌像的診斷比癥狀問診更加重要。為什么?你問診,他發(fā)暈,你問診他口干他頭暈,他不是虛證,所以這時候更重要的不是問診,是舌診。脈象上就給大家說這么多。
再一個總結(jié)一下陽證似陰。本來是他是陽證類似陰證,這叫陽證似陰。為什么?濕邪阻遏氣機,導致陽氣不達,陽氣到不了的地方,就出現(xiàn)類似陰證,虛寒的證。結(jié)合《金匱》一句話:“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如掌大”。背部寒冷,無論是背部寒冷,還是四肢逆冷,還是小肚子冷,你根據(jù)冷他就是虛寒嗎?可以想一想,這里有很簡單的道理,主要腎陽被郁,陽氣不達四末,可以導致四肢逆冷。所以說,大家復習《傷寒》,四逆散:柴胡、甘草、枳實、芍藥四味藥,治療四肢逆冷,到底治療什么?陽氣到不了肚子不達腹部,可以導致腹部發(fā)冷;到不了陰部,男子可以陽痿,女子可以導致不孕癥。
我還曾經(jīng)見過高血壓叫食補性高血壓。
食補性高血壓,本來沒有家族史,血壓也不高,親近、朋友、長輩收到了禮物---補藥,不吃覺得扔了浪費了,他也不虛呀!本來沒吃補藥前舌苔挺好,吃了之后呢,舌苔黃紅滿膩,這樣的高血壓,就是吃了補藥所起的副作用。治療先停藥,然后給予大計量的利濕化濕藥。
我還見過心因性發(fā)熱。
非典期間,北京凡接觸過非典的病人,接觸過接觸過非典的人的人,都要隔離。那倒好,一開始接觸非典,我就備了一些藥,特別是雙花、連翹、薄荷、麻黃,退燒,各位退燒用沒用麻黃,北京已經(jīng)沒有麻黃了,看到?jīng)]有,儲備了這些藥,能治療外感發(fā)燒。其中有一個常年的老病號,他那整個樓都被圈上了,不讓出不讓進,這樣發(fā)現(xiàn)了一個傳染病醫(yī)院的護士回家了,接觸過非典患者,她住這個樓了,所以這個樓就給封了。我這個老患者,就給我打電話,說你給我弄點中藥,說我可能是傳染上了非典,后來體溫就反復37.5度,后來一小時這個中藥還沒給他送呢,他給我打來電話說:“搞錯了,是前面那個樓不是這棟樓”。她的這棟樓就解除了,把那棟樓給封了起來。他體溫就下來了,他沒吃什么藥,體溫就降下來了,這大概是緊張導致,害怕,就懷疑自己得上了非典,這種現(xiàn)象平時還是看不到,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病例。非典期間北京的中藥都買不到了,最后我的中藥用完,我記得我用單味的薄荷煎藥吃,單味薄荷大劑量,就加熱5分鐘這個大家和濕熱關(guān)系不大,特別挺感興趣的,什么意思就是結(jié)合,剛才說了從文獻到研究,從臨床有病例,從實踐,實踐證明濕阻證伴隨著免疫力的降低。
我認為,濕證的診斷要點在哪里?在舌脈。《內(nèi)經(jīng)》里有一句話:“能和舌脈,可以萬全”。傷寒經(jīng)方學派,他是對一組癥候群很熟的,口苦、咽干、目眩、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這就是柴胡證,連脈象都可以不摸,連舌苔都可以不看,就給你開方。還有一派,你怎么不舒服我不管,我重視的是舌脈,你乏力,你乏力我可以給你補、可以瀉、可以利濕、可以化瘀、可以活血。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干咳,如果咱們從書本來講,干咳應當是陰虛,什么百合固金湯、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那不行。你干咳,大家見沒見過干咳舌苔滿膩的?在臨床見沒見到?可能沒人見過,很多呀。干咳在這里用什么藥?你用滋陰,還是利濕?還是兩個一起來?我請各位思考這里,我反正在開中藥一般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所以說,診斷濕證的要點,不在癥狀,而在舌脈,特別是舌相,因為脈象可以見到各種脈象,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脈象,我自己更多的想著診斷,應當講有些方子給大家講一下,像藿樸夏苓湯、三仁湯之類,而且你可以自己組方,根據(jù)不同的證候用不同的藥來組方。
我們中醫(yī)有一個叫方劑的變通。不同的教練可以用不同的隊員,你讓這個教練去,他可以用這個隊員,換個教練,他可以換另一個隊員,這個教練就相當于我們的中醫(yī)大夫,張老大夫可能用藿樸夏苓湯;李老大夫可能用三仁湯;再換一個可能用柴胡湯,小柴胡湯。不同的教練用不同的隊員,這個隊員相當于我們的中藥,他擅長用黃連,他擅長用梔子。所以說,大家看看,一個小小的足球比賽比出來的結(jié)果是什么?是很難改的,何況方劑的組成?而且根據(jù)不同的敵人對手制定不同的打法,你打不準,打八個點和打十個點不一樣,這個對手就是我們中醫(yī)的證,根據(jù)不同的證制定不同的方子。
這個濕證呀,分為外感和內(nèi)傷。治外感兵貴神速,外感病熱性病一定要快,特別是小孩子發(fā)燒,你三天五天退下來他還會找你中醫(yī)嗎?一般就一付藥半付藥頂多就是兩付藥。
我在講濕證形成的三大原因是什么?來到診室時,你一看病人的舌頭,舌苔黃膩甚至發(fā)黑,苔黑是什么?我給大家說黑苔是什么?熱證、寒積。你查《中醫(yī)診斷學》,主寒積、熱證,兩個極端。我再給補充一點,主短期內(nèi)大量濫用化學藥品,這個和《中醫(yī)診斷學》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短時間內(nèi)大量的用抗生素,大量的用激素,大量的用化學藥品,舌苔可以發(fā)黑,各位如果門診患者量多的你可能會見到。
大家看呀,濕證形成的原因,經(jīng)常喝酒的人,舌苔黃膩甚至發(fā)黑,化學藥品,見到了吧,這個和中醫(yī)辨證沒關(guān)系,病人長期的大量用西藥;生冷飲食的,油膩的;亂補大進補藥的,短期內(nèi)大進補藥的;環(huán)境因素。我個人認為遺傳因素最難辦,舌苔滿厚而膩,退不下來,你一看他的兄弟姐妹全這樣,叫雷打不動,什么食療藥療你什么方法用上都不行,各位以后在臨床注意了是不是這個道理。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690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353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0次瀏覽 2025-07-05
3956次瀏覽 2025-01-27
3877次瀏覽 2025-02-10
3808次瀏覽 2025-02-25
4641次瀏覽 2024-12-25
3928次瀏覽 2025-01-21